1、判断题 下列引文中,符合道家主张的是
A.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
B.“严刑重罚也,可以治国也”
C.“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才能则举之”
D.“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这是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思想观点;“严刑重罚也,可以治国也”这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的思想观点;“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才能则举之”这是墨家代表人物墨子的思想观点;“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这是道家代表人物老子的思想观点,故答案选择D项。
点评:对诸子百家思想观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儒、道、法、墨四家思想观点,多以史籍材料为切入点,考查其思想主张的不同。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香
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日益丰富。‘一国两制’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生命力。按照‘一国两制’实现
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下列关于“一国两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A.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为一国两制的提出开了好头
B.1982年,邓小平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
C.1984年,一国两制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D.“一国两制”适用于港澳台问题、也可为他国统一提供借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85年3月第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至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港、澳问题,实现国家统一的基本方针正式确立。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全球化进入发展阶段,但有人却称此时的全球化其实只是“半球化”,其主要原因在于
A.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
B.美国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
C.经济区域化还为开始
D.两大阵营尖锐对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世纪60年代末,卢森堡首相皮埃尔·维尔纳提出后人所称的“维尔纳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资本完全自由流通,各成员国货币趋同直至确定一个固定汇率,货币储备集中,通过某种类似“欧洲联邦储备局”的机构确定中心货币政策和对第三国的共同货币政策。其目的是
[? ]
A.实现欧洲货币的统一
B.发展卢森堡经济
C.实现欧洲政治一体化
D.削弱法国和联邦德国在欧共体的影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赏刑明,则民尽死;民尽死,则兵强主尊。……凡赏罚之必者,劝禁也。赏罚敬信,民虽寡,强。……夫贵文学以疑法,尊行修以贰功,索国之富强,不可得也。”
“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故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凡明主之治国也,任其势。……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威势者,人主之筋力也。”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故言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韩非子》
材料二:“三代以上之法(最初的法律)……未尝为一己而立也,是为天下人而立。而后之人主,既得天下,惟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防止一切流弊,便要采取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连成一个很好的完璧,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
——《辛亥革命》
材料四:“那些使外在立法成为可能的强制性法律,通常称为外在的法律。那些外在的法律即使没有外在的立法,其强制性可以为先验理性所认识的话,都称之为自然法。”
“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的国家中,法律便应该成为国王,而不应该有其他的情况。”
“最高权力本来就存在于人民之中,因此每个公民(仅仅作为臣民)的一切权利,特别是作为国家官吏的一切权力,都必须从这个最高权力中派生出来。当人民的主权得以实现之时,也就是共和国成立之日。”
“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个部门的最可靠办法,就是给予各个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在这方面,如同其他各方面一样,防御规定必须与攻击的危险相称。野心必须用野心对抗。”
“法治就是以正式公布的既定的法律来进行统治,这些法律不论贫富、不论权贵和庄稼人都一视同仁,并不因特殊情况而有出入。”?——《西方法制史》
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归纳韩非子的法治主张并作简要评价。(10分)
(2)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的法治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法治主张的历史背景。(8分)
(3)材料三中孙中山的法治思想有何进步意义?(4分)
(4)与材料一相比,材料四的法治思想有何特点?(10分)
参考答案:(1)主张:以人性作为制定法律的基础;赏罚分明,可使国家富强;法、术、势相结合,法律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服务;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加强对人民的统治。(任意三点,给6分)
评价:韩非子的法治主张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秦朝践行韩非子严刑峻法的主张,暴政而亡。(4分)
(2)主张:法律要为天下人谋利;君民上下都应遵守法律,反对君主凌驾于法律之上。(4分)
背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强化;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提供了物质基础。(任意两点,给4分)
、意义:制定宪法,强调主权在民,维护了人民权利;五权分立,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4分)
(4)特点:以理性自然法思想为基础;崇尚法律至上;主权在民,保护人民权利;主张分权制衡,反对专制独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0分)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有关韩非子的法治主张。根据材料一可知韩非子的法治主张为以人性作为制定法律的基础;赏罚分明,可使国家富强;法、术、势相结合,法律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服务;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加强对人民的统治。评价:韩非子的法治主张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秦朝践行韩非子严刑峻法的主张,暴政而亡。
(2)本题考查黄宗羲法治主张的历史背景。根据材料二可知黄宗羲法治主张法律要为天下人谋利;君民上下都应遵守法律,反对君主凌驾于法律之上。背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强化;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提供了物质基础。
(3)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法治思想的进步意义。根据材料三可知孙中山的法治思想的进步意义为制定宪法,强调主权在民,维护了人民权利;五权分立,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
(4)本题考查西方法制史法治思想的特点。根据材料四可知西方法制史法治思想的特点为以理性自然法思想为基础;崇尚法律至上;主权在民,保护人民权利;主张分权制衡,反对专制独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