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图为1958——1962年我国部分省区灾区非正常死亡人口统计:(资料数据来源费正清主编《新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阅读下表数据。你认为造成高比例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 ]
A.自然灾害
B.战争因素
C.严重左倾错误政策
D.疾病与公共卫生事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邓小平理论的提出与完善,是中国共产党人思想解放的产物和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其对科学共产主义所作出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
A.改革开放理论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一国两制”理论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
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
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
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创刊于1949年的《厦门日报》是中共厦门市委机关报,1978年报道的新闻中有可能涉及( ? )?
A.中共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写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请回答:
(1)“画了一圈”主要指的是对外开放的什么措施?为什么要在“南海边”呢?
(2)1984年邓小平讲话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到20世纪末初步形成了对外开放格局。在19世纪40年代后,中国近代也开始了对外开放的进程。请比较中国近代和现代史上这两次对外开放的异同。
参考答案:(1)办经济特区。原因:地理位置——地处南方对外交通重要海陆通道或港口;毗邻港、澳、台;人脉——著名侨乡;渊源——历史上与海外交往密切。(海上丝绸之路)
(2)
?
近化
现化
相同
都是学习西方的优秀成果;都是由沿海向沿江、内地拓展
不
同
动力
被迫,西方列强的炮舰政策下打开国门
主动打开国门,主动学习西方
前提
半殖民地半封建前提下,没有能够独立自主、不平等国力虚弱
独立自主、平等互利为前提
地位提高、国力增强
路线
与列强侵略势力深入路线相同
以经济建设需要和地理条件、开放功能为依据
作用
客观传来了西方先进生产方式、技术、管理经济等等,促进了中国近代化;但西方主观是为了使中国沦为其政治经济附庸,中国没有独立自主,以消极作用为主;
独立自主的前提和国力使得中国能够趋利避害;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政治发展
根本不同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放
社会主义中国的开放
本题解析: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选在深圳、汕头、厦门和珠海,原因主要从历史的原因、
地理位置等方面分析;近现代对外开放根本不同在于国家的性质及开放的目的不同。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