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同结果是因为
A.两者所处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两者对生产关系调整的内涵不同
C.所处时代农民的思想觉悟不同
D.中国共产党执政水平不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解答此题要找根本原因,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生产关系大大超前了生产力水平,因此失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则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所以取得成功。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上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但结果却一成一败,造成这种不同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实力的巨大的差异
B.经济和政治改革方式的差异
C.改革指导思想上的巨大差异
D.具体国情上的巨大差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以果求因。指导思想是灵魂。苏联的探索和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只是对原有体制(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小修小补;而中国的建设是在总结了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摒弃了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改革开放,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A、B、D都是次要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了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的这次深圳、珠海之行,主要解决了
A.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问题
C.祖国统一的方式问题
D.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B项是在中共十三大上解决的;C项是在20世纪80年逐渐形成的一国两制的理论。因此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主要解决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的问题,计划和市场的关系的问题等,为十四大的召开指明了方向。故选D。
点评: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分水岭。这一年邓小平南巡谈话,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同年十四大召开,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的确立,经济改革进入了快车道。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改革开放的背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动,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B.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D.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通过大规模的劳动,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即可概括出分别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指出,判断社会主义建设的标准应当是
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②是否有利于改善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
③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④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