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甲午战争后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得到进一步发展;国民政府的前十年(1927-1936)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抗日战争爆发后,民族工业遭受沉重的打击,随着美国商品的大量涌入市场,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是什么?(6分)
(2)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是什么?(6分)
(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民族工业日益萎缩的原因是什么?(4分)
(4)抗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最终陷入绝境的原因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1)①自然经济逐步解体②外商企业的刺激③洋务运动引进先进的诱导。(6分)
(2)辛亥革命扫除一些发展障碍,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政策;群众性反帝爱国的推动;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6分)
(3)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破坏及对沦陷区野蛮的经济掠夺;官僚资本的压榨。(4分)
(4)美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官僚资本的压榨;国民政府增加苛捐杂税,通货膨胀。(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不包括:(?)
①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③促进社会经济发展?④维护了富农的基本利益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抓住中国共产党制定土地政策的出发点可做出有效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新网2009年1月30日报道,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达沃斯经济论坛上指出,中美对抗的结果,只会是两者皆输。美国前总统克林顿29日也强调,要让美国经济走出危机,“不能没有中国等依赖出口、现金充裕但也受到伤害的国家支持”。这表明了
A.经济危机加强了中美两国的依赖性
B.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国际合作加强
C.中美两国的合作程度决定危机造成的灾难程度
D.中国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美国经济的复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中美两国只有加强经济合作,才能实现双赢。故选B。
点评: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一把利剑。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同时又要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加强防范工作,增强抵御和化解能力,切实维护经济安全,更好地发展和壮大自己。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世纪,推动经济全球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向前发展的因素有
①跨国公司的出现②“关贸总协定”的建立
③交通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④两极格局的结束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61年我国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主要是为了
A.克服严重自然灾害
B.巩固“反右倾”斗争的成果
C.解决农副产品供应紧张问题
D.纠正“大跃进”运动的错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A项克服严重自然灾害,这不是一个经济政策所能左右的问题。B项巩固“反右倾”斗争的成果,当时我党已经意识到了“反右倾”斗争的错误,C项解决农副产品供应紧张问题,这仅仅是实现国民经济建设方针目的局面,而绝非是全部。因此本题答案应为D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