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春天的故事> 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这个“春天”是指
[? ]
A .设立了深圳、珠海、厦门等经济特区
B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 .邓小平“南方谈话”,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D .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08年10月,15家媒体共同发起的征集“改革开放30周年10大流行语”揭晓,分别是“下海”、“下岗再就业”、“农民工”、“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上网”、“①”“北京奥运”、“炒股”、“②”和“雄起”。其中①和②两条对其余8条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它们应该是
[? ]
A、西部开发 解放思想
B、入世 市场经济
C、对外开放 大国崛起
D、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0年10月在韩国庆州召开的G20部长级会议决定,中国成为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中仅次于美国.日本的第三大股金来源国,中国的投票权分别从3.72%和2.77%提升至6.39%和4.42%。”根据这两大机构的规则,中国认缴的股金份额和投票权的上升,主要取决于中国的
[? ]
A.综合国力?
B.经济总量?
C.相对经济实力?
D.国际影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
A.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B.政治体制改革的全面启动
C.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建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不对,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B. 政治体制改革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展开以后;? D不对,1992年十二大提出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C符合题意,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上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在经济工作中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
点评:表述型选择题其题干中常用"表现在""反映出""标志是""内容是""性质是""特点是""准确表达"等提示语,主要考查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认再现能力.此类选择题难度不大,一般可以在教材中直接找到答案.解题的关键是对史实要熟悉,表述型选择题另外还注重考查教材中的隐形知识,针对这一点,如果出现记忆不清时可尝试连读法,即将题干和选项连成一句话多读几遍,并联系相关的史实进行推理,选择感觉最恰当的一项.也可对比分析其他几个选项,采用逻辑推理法解题,即结合所学的其他已知知识的结论来判断选项是否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中国曾流行这样一句口号:“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象,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该口号应出现于
[? ]
A.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时期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