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近代报业在竞争发展的历史嬗变过程中,无不与国际传播的大背景密切相关。……而信息的国际传播交流地位,往往与一国的国力兴衰有关。近代的中国,被动接受的是殖民化的媒介话语,西方传教士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面纱,携媒介经营理念以虚伪面孔出现,但内质却是赤裸裸的文化渗透;19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外国媒介资本规模及其强势话语霸权的冲击,我国近代报业幡然醒悟,改良派与革命资产阶级报业纷纷出笼,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运作模式与近代国际接轨。——摘自《西学东渐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的阐释》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外国人的在华办报活动
(2)结合史实举例
说明中国近代报刊发展在政治、思想的方面的作用。
参考答案:(1)总体上是列强侵略中国的舆论工具(其表现为:①为武力侵华,政治说辞,提供了情报;②为英国倾销鸦片政策辩护,报业本身的经营也是一种凭借特权的经济侵略活动;③宣传西方文明,进行西化,为列强对中国的文化征服服务。)(2分)
客观上对我们也有不少积极的作用:1、传播西方民主自由、科学技术,推动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它们所刊载的商业经济信息,为新生的中国资产阶级所利用,它们所介绍的文化科学知识被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所吸收,进而开始了与殖民主义者意愿相反的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斗争;2、外报的出现也刺激了国人办报活动和中国人自己近代报刊的产生。3、在印刷设备与技术上,外报也为中国人自办报刊准备了物质基础。(3分)
(2)宣传了新思想、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传播,成为革命的武器。(1分)唤醒民族,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1分)
①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Ⅰ.19世纪90年代,维新派展开与顽固派的论战(近现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时务报》等成为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阵地。(2分)
Ⅱ.20世纪初,伴随着清末新政(立宪运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开展,报刊进一步繁荣。《民报》等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2分)
Ⅲ.新文化运动(近现代第二次思想解放
运动)期间,中国报刊空前繁荣,《新青年》等报刊成为宣传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化和唤醒国人的重要阵地。(2分)
Ⅳ.此时的报刊的作用: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创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1分)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创办的《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与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等报刊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2分)
此时报刊的影响:与国民党的反革命舆论斗争,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各种区域性国际组织的主要职能虽有差别,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美洲国家组织、欧洲经济共同体和上海合作组织职能的共同之处是?
[?]?
A.促进社会与文化交流?
B.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
C.对抗特定的国家集团?
D.加强成员国军事合作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史书记载:“苏南虽近洋场,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营生的事实。”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B.小农经济已完全破产
C.商品经济陷入困境
D.纺织品产量高、品种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虽近洋场,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一句应该给苏南地区造成的危害是自然经济的解体,但是事实不是这样,“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营生”说明手工业与农业并存,自然经济没有解体。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其含义是指中美关系正常化( )。
A.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B.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
C.是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突破的关键
D.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中美关系的改善产生的影响的理解。材料的意思为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为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铺平道路。故A是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经济集团不包括
A.欧洲联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亚太经合组织
D.联合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题意强调的是“对世界经济影响”“区域经济集团”。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