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17世纪末,中国康熙皇帝和俄国彼得大帝都善于吸收新鲜知识,康熙还向洋教士请教证明几何题;两个皇帝都锐意改革。康熙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改革税制,力度不可谓不大,也开创了“康熙盛世”,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俄国改革的效果却远远超过了中国。
(1)“康熙盛世”的繁荣是建立在什么经济基础上的?中国封建政府对萌芽状态中的资本主义采取什么政策?其影响如何?
(2)与康熙帝改革相比,彼得一世改革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1)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基础上。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和重农抑商政策,在国内设置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严格控制手工业生产规模,限制开设手工工场,加之封建行会对手工业发展的束缚,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
(2)鼓励发展工商业,把农奴制引人手工工场,允许工场主购买农奴到工场做工,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本题解析:此题是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中外横向比较题。要注意将两者的改革置于当时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中考察。俄国彼得大帝的改革在客观上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需要,而中国康熙皇帝无论在主观上还是在客观上都没能体现这一世界潮流,相反,中国康熙皇帝的改革却违背了世界上正进行的资本主义发展趋势。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不折腾”成为当今时代的流行语。下列史实中,属于“折腾”的是?(?)
A.红军的战略转移
B.三大改造
C.成立革命委员会
D.一国两
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与“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这一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
B.商朝的内外服制度
C.西周的分封制
D.秦汉的郡县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选自左丘明《国语》,大意是:姓相同德行就相同,德行相同心就相同(后一句:心相同志向就相同)。材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天子分封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本题选C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向西方学习”的根本目的是
A.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
B.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巩固清朝封建专制统治
D.挣脱程朱理学的思想束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林、魏都是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他们学习西方的根本目的是为维护自身的阶级利益。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曾卷入这种交换,澳大利亚的情况明显地说明了这一点:澳大利亚现今是诸如羊毛、羊肉、牛肉和小麦之类初级产品的世界主要输出者。而所有这些农牧产品都来源于从外界移入的物种。盛产橡胶、咖啡、茶叶和烟草的印度尼西亚与盛产蔗糖和菠萝的夏威夷的情况也是如此……拖鞋帽贝就是19世纪80年代承随一船牡蛎无意中从美国输出到欧洲的;一种北美飞蛾现在正在蚕食中国中部大片地区的树木;一种来自美国东南部的松树线虫正在杀死日本的黑松树。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谈谈你对全球化的认识。
参考答案:全球化促进了人口在全世界的流动;加强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全球化带来了不同地区动植物的交换,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同时也带来了有害物种的扩散,造成生态灾难。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本题解析:本题命题角度新颖、独特,通过种族和植物种类的变化反映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特征。一要注意对材料信息的最大限度的提取和利用,二要把这些信息和课本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回答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