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08年,海峡两岸直接“三通”变成了现实。有人说这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突破”。此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一国两制”的提出
C.海基会和海协会的成立
D.“九二共识”的达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的“九二共识”,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取得的历史性突破,符合题目要求。故选D。A项是在1979年发表的,标志着两岸关系的缓和;B项是统一祖国的方针;C项是达成九二共识的大陆和台湾的相应的机构。
点评:“九二共识”指1992年11月大陆的海协会与台湾的海基会,就解决两岸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目前,欧盟已通过欧盟宪法草案。非洲统一组织改为非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首脑会议强调进一步强化合作,东南亚联盟合作进一步深化,这些现象直接反映了
A.政治结盟已成为世界潮流
B.经济区域集团化正日益发展
C.世界不同地区的对立日益明显
D.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说明了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一战结束不久,“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材料中描述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B.资本家经营不善
C.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
D.封建势力的压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考查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发展速度极快,主要是因为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无暇顾及中国,一战结束后不久,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与材料所述相同,所以选择C。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有人评述唐太宗时说:“青年闯将,建唐立功,一统天下,战功赫赫,杀兄逼父,夺位登基,贞观政绩,流芳千古,晚年过失,反躬自省。”
材料二?阅读下列唐太宗的言论
“凡事皆需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其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伐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民众之所以偷窃,是因为国家规定的赋税和劳役太重、官吏贪婪,加上自己饥寒交迫,所以就顾不上廉耻了。我应当节省费用、减少赋税和奢靡,选择廉洁的官员,这样民众衣食有余,就不会当盗贼了,何必用严酷的法律呢?”
“我只喜爱尧、舜、周、孔的道理,有了它好比鸟有翼,鱼有水,失去它就要死,不可暂时失去。”
“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1)根据材料一,扼要概括唐太宗的主要历史活动。(不要罗列史实)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方略。
参考答案:
(1)?随父起兵反隋、建立唐朝、统一全国;通过玄武门之变的政变方式取得帝位;在政治经济等诸方面出台一系列治国方略和举措,出现贞观之治;晚年治国策略出现失当,少于纳谏、滥用民力,但撰写《帝范》等,反躬自省。(2)与民休息,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选贤任能、虚怀纳谏;宽仁慎刑;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实行宽容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新华网2008年12月15日电 15日,海峡两岸同胞分别在北京、天津、上海、福州、深圳以及台北、高雄、基隆等两岸各地的多个城市同时举行海上直航、空中直航以及直接通邮的启动和庆祝仪式。两岸“三通”正式启动的意义在于
①两岸直航表明两岸不再敌对,以和解取代冲突
②“三通”可增加台湾优势、重振台湾竞争力
③符合两岸同胞利益,符合两岸关系发展需要,符合历史前进潮流
④实现“三通”后,两岸关系将迎来一个大交流、大合作、大融合、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台湾问题,两岸“三通”正式启动的意义符合两岸关系发展需要,符合历史前进潮流,可以增加台湾优势、重振台湾竞争力,也会加强双方之间的关系,但是两岸的结束敌对是在80年代初,所以正确的是②③④。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