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促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是
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D.“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旧课本的知识,但从中我们也可以得到很好地锻炼。四项之中A、C两项为同阶级之间的争论,D项比B项时间要晚,因此,维新派与顽固派这场资产阶级思想与地主阶级思想的真正较量就成为最早的思想解放运动。本题实际考查的是维新派同顽固势力论战的意义。新课本已把整个戊戌变法作为我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早期维新思想与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潮的主要不同是
A.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
B.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
C.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
D.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之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关键是明了新思潮的主张和早期维新思想主张的内容,然后才能找出不同。新思潮主要是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御侮之道。具体之法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主要是学习外国军事技术,不涉及政治制度。而早期维新思想在经济上主张振兴工商业,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自然科学,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A、B、D项均应排除。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梁启超发表的《变法通议》等论文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抨击顽固派的因循守旧
B.主张与外国商战
C.阐述变法图存的道理
D.要求改变官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主张与外国商战是早期维新派的主张。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19世纪“天择”、“物竞”、“竞存”和“淘汰”等成为中国有识之士的常用词,其根本原因是
A.中国民族危机严重
B.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
C.先进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
D.中国人普通要求进行社会改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这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质上要求( )
A.改革社会风尚
B.吸收世界文明
C.发展近代交通
D.主张机器生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康有为赞同“今为机器之世”,认为世界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而“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说明他主张废除旧的思想主张,其实质即仿照欧美模式,吸收世界文明,故选B。ACD三项都是材料的直接反应,都是B项的表现。
考点:维新变法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内容。维新派主张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引进民主制度,在中国倡导民权。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一方面希望通过改良可以实现富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革命保留清朝统治。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维新变法的背景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