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越南胡志明主席曾发表文告说:“在会议上,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文告中的“会议”
A.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B.周恩来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D.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胡志明所说的涉及到越南问题的会议是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故选D。。A、C两项的表述属亚非会议;B项是周恩来1953年12月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观察下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图中A、B、C、D反映了近代以来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基本发展脉络。

材料二?他(上面图2)善于利用状元身份为自己的企业谋求专利,经营得法,使……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除纱厂外,他还建立了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产业。他把挣来的钱用于兴办学校、图书馆、博物苑、气象台、医院、公园和剧场等文化教育机构,有些在国内还是首创的,如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材料三?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中国历史进入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37年中国历史进入抗日战争时期。1946年国民党发动内战,中国历史进入解放战争时期。
回答:
(1)图中A、D两点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各标志着什么?(2分)决定D点的直接原因是什么?(1分)影响C点的最为有利的客观原因是什么?(1分)
(2)材料二中的右下图是哪一历史人物?(1分)根据材料二,分析他创办的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原因。(2分)
(3)概括材料三各个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3分)
参考答案:
(1)A点标志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D点标志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消失。(2分)三大改造(或“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1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1分)(2)张謇。(1分)善于利用状元身份;注重专利;经营得法;垦牧公司保证了原料;轮船公司保证了运输;等等。(2分,答出任意2点即得2分)(3)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较快发展;抗日战争时期——遭受沉重打击,日益萎缩;解放战争时期——萎缩并陷入绝境。(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在材料中1860年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才产生时期,1956年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消失时期。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后消除的该经济形态,在一战期间欧洲国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的侵略是此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2)图中是张謇,原因的分析从材料中考虑“善于利用状元身份为自己的企业谋求专利”“ 建立了垦牧公司、轮船公司”等等分析可知(3)1927年的发展结合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政策,在1937年结合抗日战争的背景,在1946年结合解放战争的背景。本题难度不大,是基础知识的考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对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评述正确的是

全国科学大会
A.会上邓小平强调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
B.会议决定恢复高考制度以促进科教发展
C.会议强调知识分子是一个独立的阶级
D.会议明确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有人写道:“天下大乱,需要‘救市’,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道法究竟孰是孰非?在黑夜的背景下,诸子的身影如群星般闪耀。‘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社会现实
C.人与社会的和谐
D.人的生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A属于道家思想主张;C属于儒家思想;D属于儒家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各家都比较主张与现实的联系,关注社会现实,故本题选择B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参加讨论的有一亿五千多万人,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为宪法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这说明1954年宪法?
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D.落实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题干中反映的现象是指1954年宪法是毛泽东主持下,多方征求意见修改完善的,所以“全民讨论”的形式应该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