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3-16 07:40:32
【 大 中 小】
1、综合题 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下苦蚊蚋,都城独马行街(注:东京街名)无蚊蚋。马行街者,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盛处也。蚊蚋恶油,而马行街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故永绝蚊蚋。” ——[宋]蔡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宋代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较大辐度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 材料二 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材料四 宋代的都市化也反映货币经济的发展。宋朝铸造的铜钱超出唐朝时的十倍以上,但仍不敷应用。在缺铜的情形下,宋真宗年间出现民间发行的“交子“,是世界最早的纸币,后来为政府接办。 ——孙隆基《鸟瞰中国千年史》 材料五 经济、文化中心、政治中心的转移,常常导致城市的盛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自五代后梁建都以后日益繁华兴盛,到北宋时已发展为当时世界上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六 美国在1790年第一次人口统计时,城市人口占全国的5%,只有两个大城市达到2万人口的标准:纽约3.3万人,费城2.85万人,第三大城市波士顿只有1.8万人。这比同期的西欧城市逊色许多(此时伦敦人口已经逼近百万)。但是到1860年-1900年,城市人口比例由19.8%上升到39.6%;城市数量也显著增加,人口10万以上的城市由9个增加到38个。1920年,美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1.2%。由此可见美国城市化速度的惊人。……. 但是城市的迅猛发展带来了诸多严重的城市问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卫生状况恶化,污染严重,贫民窟大量出现,种族隔离与种族冲突,等等,使城市一时成为“风暴的中心”。1879年,纽约的贫民窟住宅为2.1万个,至1900年增加到4.3万个,容纳居民数量也达到150万,而其时整个纽约人口还不到400万。 ——王旭《美国城市史》 (1)根据材料一、二、五,概括东京城市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6分) (2)依据上述材料,以东京为例,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6分) (3)依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分析促进美国城市迅猛发展的原因和美国城市发展过程中贫民窟大量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怎样应对城市贫民问题。(12分)
参考答案:(1) 答:主要原因:农耕经济的发展;政府商业政策的放松;政治中心的影响。(6分) (2) 答:趋势:由传统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城市发展;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规模逐渐扩大;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6分) (3) 答:美国城市发展的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1分) 贫民窟大量出现的原因: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集中,贫富差距扩大。(1分) 应对城市贫民问题:20世纪30年代:实行社会救济;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进行社会立法。二战以后:建立“福利国家”制度。(10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北宋都城东京开封,自五代后梁建都以后日益繁华兴盛”中可以概括出东京城市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上述五段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由传统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城市发展;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规模逐渐扩大;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到1860年-1900年,城市人口比例由19.8%上升到39.6%;城市数量也显著增加,人口10万以上的城市由9个增加到38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促进美国城市迅猛发展的原因和美国城市发展过程中贫民窟大量出现的原因。根据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措施,可以得出应对城市贫民问题的措施。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商业发展;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工具中,主要不具备功能灌溉的是 A.桔槔 B.水排 C.翻车 D.筒车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明代山西商人范世逵“占良田数百亩”, 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世人呼之为百间屋”。这反映了( )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B.土地集中阻碍了经济发展 C.传统观念阻碍了明清商业的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经济发展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的讲是,明代、清代的商人发家致富后,大量购买土地,并没有将资本进行扩大再生产,这不利于商业的发展。也就是传统观念阻碍了明清商业的发展。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回答下列问题(16分)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北宋东京平面图
(1)观察两幅示意图,说明北宋东京与唐朝长安相比,在商业区的分布上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史书记载,在唐朝都成长安,每日中午,日落前三刻击钲三百声散市;每晚击鼓八百声,鼓声过后关闭坊门。
北宋东京城内有夜市,一直持续到三更,在闹市区甚至通宵不绝,随之早市又开始了。
(2)以上记载反映出北宋与前代相比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上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
(雍正)“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以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3)依据材料指出雍正皇帝是怎么看待农业和工商业的关系的。(2分)清统治者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所制定的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参考答案:(1)唐朝长安,市场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与民居分开。宋朝坊市界限不复存在。(4分)
(2)突破了时间的限制。(2分)商业发展,城市繁荣。(2分 言之成理,皆可得分)
(3)以农为本,以工商为末或者农业地位高于工商业地位;农业与工商业是对立关系。(2分)
一定程度上保证农业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发育成长。(6分 答出两点可得6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由图可知:唐朝长安,市场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与民居分开。宋朝坊市界限不复存在,突破了空间的限制。这也反映了宋代的商业繁荣。某种程度上也说明宋代对商业的管理有所放松。
从材料“……散市……闭坊门……”可知,唐代对“市”的时间有严格的限制;从材料“……通宵不绝……早市又开始了……”可知,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说明了商业发展,城市繁荣。
从材料“故以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可知,雍正皇帝认为农业与工商业的关系是以农为本,以工商为末或者农业地位高于工商业地位;农业与工商业是对立关系。采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这种政策一定程度上保证农业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发育成长。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代与宋代商业发展的比较;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