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3-16 07:45:00
【 大 中 小】
1、综合题 (16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仁由己。”“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 (1)据材料一,孔子认为实现“仁”的途径有哪些?(4分) 材料二
董仲舒
| 朱熹
| “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 “天下国家之大莫过于恤民……恤民之本,则又在夫君正其心术以立纲纪而已矣。”
|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董仲舒、朱熹两位思想家在君主统治的问题上的基本观点。一句话概括他们基本思想的共同点。(6分) 材料三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主要内容。(6分)
参考答案:(1)途径:通过自身努力;待人要宽容;以礼规范自己的行为。(4分,答出两点即可) (2)董仲舒:实践德政,推行教化;(2分)朱熹:“正君心”;(2分) 基本思想:儒家民本思想。(2分) (3)主要内容: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倡导经世致用;批判宋明理学,要求个性解放。(6分,答出三点即可)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1)孔子认为实现“仁”的途径主要有通过自身努力、待人要宽容、以礼规范自己的行为。材料中的“为仁由己”足以证明实现“仁”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自身努力。材料中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足以证明实现“仁”的途径主要还有“待人要宽容”。“克己复礼为仁”则足以证明实现“仁”的途径主要还有“以礼规范自己的行为”。 (2)董仲舒这位思想家在君主统治的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是指实践德政,推行教化,天人感应,君主要好好的治理国家。而朱熹这位思想家在君主统治的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则是指“正君心”。而上述两位思想家基本思想的共同点则是指儒家民本思想。董仲舒、朱熹两位思想家在君主统治的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在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之下也是难得可贵的思想观点。 (3)在明清时期,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明清之际也出现了很多进步的思想,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黄宗羲的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反对君主专制是因为君主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主张工商皆本则是资本主义萌芽存在的的现实反映。顾炎武的倡导经世致用,李贽的批判儒家思想,要求个性解放等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董仲舒、朱熹两位思想的共同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主要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学术界论述董仲舒思想的政治性时,往往侧重于它对现实政权的维护和巩固……对这一点批判有余而肯定不足。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决定于统治者的性质。汉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要得出的结论是( ) A.肯定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时代价值 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C.汉武帝是历史上很有作为的皇帝 D.要充分肯定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汉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作者是在肯定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时代价值,对董仲舒大一统思想持赞美的态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大一统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思想家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 A.老子、韩非子 B.墨子、孔子 C.庄子、孔子 D.孟子、荀子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这是分别是道家和儒家的思想,由此排除A、D两项。老子开创了道家学派,庄子是道家的集大成者,他认为人与天“不相胜”,天指自然,人指人为,人为是对自然的破坏,无利而有害,因此人应顺应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个观念在《庄子》中得到了更完善、丰富的表达。孔子主张仁,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的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相比较而言,C项更准确。A、B、D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和儒家。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来源于战国时期的(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战国时期的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秦始皇根据其政治理论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故选C。
考点: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
点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基础:①经济根源:封建经济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保证国统一;②政治根源:地主阶级需要借助强大的政权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及镇压人民反抗;③思想根源:法家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荀子说:“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这表明其治国思想是
A.恢复周礼
B.严刑峻法
C.儒法并用
D.君臣有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荀子的思想。材料“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体现了既要礼制,又要重视法家思想。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荀子的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