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开始于
A.1949年
B.1953年
C.1956年
D.1978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优先发展重工业。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起步。故选B。
点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从1953年至1957年,新中国仿照苏联工业化模式实施的,第一个为期五年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台湾后,台湾人民
A.要求清政府迁都再战 B.希望美国干涉还台
C.被迫接受日本殖民统治 D组织军队抗击日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全国人民坚决反对割地议和,斥责济政府投降卖国;台湾人民发布檄文,抗议示威,并组织义军抗击口军的侵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世纪50年代,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新中国走向国际舞台的外交实践有
①参加日内瓦会议?②参加万隆会议 ?③参加APEC会议?④参加联合国大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①②项都是在20世纪50年代参加的外交活动,分别是在1954年和1955年;故选A。③是在1989年以后;④是在1971年后。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50年代外交的成就。新中国成立后,以独立自主作为基本的外交方针,积极发展外交事业,总的来看,新中国的外交经历了三个发展的阶段,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前。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里就有17个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在50年代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万隆会议等,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开始发挥着积极地作用。第二个阶段在70年代开创了外交的新局面,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中国开始作为一极在国际中发挥作用。第三个阶段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进入了全方位外交的新时期。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在中国古代,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但是,在史书中敢于直刺君主之过的史学家却被皇帝赞为良史;敢于蔑视权贵、不顾皇帝求情而刚正执法的官员却被皇帝赞为清官能吏;敢于据理力争、当面顶撞皇帝的监察官员却被皇帝誉为诤臣。皇帝之所以要赞誉他们这样的人,其根本目的是
A.显示自己胸怀宽阔、虚心纳谏
B.表彰敢言敢为的清正官员、彰显正义
C.维护和巩固君主专制
D.表明君主赏识清正刚直的政府官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不难判断为C.在中国古代官僚机构的调整、政策的颁行、君主的政治行为等等,它所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都是以加强和巩固君主专制为目的的。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突出贡献是(?)
A.仁爱、正义、自强的价值观
B.变法革新、集权专制的治国理念
C.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D.兼爱、非攻的和平理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注意题干“先秦时期儒家思想”,B对应法家思想,C对应道家思想,D对应墨家思想,因此排除后选A。
点评:本单元主要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即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等基本知识,并直接或间接与现实问题或社会生活相联系,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教学的历史性、现实性和应用性等功能。从高考命题来看,题型多样,材料呈现形式新颖,情境化趋势很强。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