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人民日报》评论一次国际会议说: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次会议最引人注目的是( )
A.新中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
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会议号召亚非人民团结起来,维护领土主权完整,改变被摆布的命运,推断此次国际会议是1955年的亚非会议,会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故B项正确;新中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故A项错误;1953年处理中印边界问题,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C项错误;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D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始信心非明镜台,须知明镜亦尘埃;人人有个圆圈在,莫向蒲团坐死灰。”该诗反映了
A.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B.朱熹的“理学”
C.王阳明的“心学”
D.王夫之的“理在气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心非明镜台,有个圆圈。”说明与心学有关,体现心学的是王阳明。故本题选择C。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今为适之学者……以为今人之言,有其独立自存之领域,而其所谓领域,又以适之为大帝,绩溪为上京,遂乃一味于胡氏文存中求文章义法,于《尝试集》中求诗歌律令,目无旁骛,笔不暂停,以致酿成今日‘的底、他它、吗么、巴咧’之文变。”
——章士钊《评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我们不去研究人力车夫的生计,却去高谈社会主义!不去研究女子如何解放,家庭制度如何救正,却去高谈公妻主义和自由恋爱!不去研究安福部如何解散,不去研究南北问题如何解决,却高谈无政府主义;我要得意洋洋夸口道,我们所谈的是根本解决。老实说罢,这是自欺欺人的梦话,这是中国思想界破产的铁证,这是中国社会改良的死刑宣告!
——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胡适在这场“文变“中起到什么作用?如何看待其举动的进步意义?(7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胡适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你作何评价。(8分)
参考答案:
(1)胡适是“文变”即近代白话文运动的首倡者和中坚人物,并推动越来越多的进步人士加入这一行列(2分)
意义:由胡适等人发起的文学革命,是一场深刻的语言革命,对中国近现代的政治思想文化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对中国人的思想言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5分)
(2)思想主张:反对空谈社会主义,主张一点一滴的解决问题,倡导社会改良。(4分)
评价:在马克思主义逐渐演变为思想发展的主流并成为中国社会的需要时,胡适的反马克思主义言论显然不合时宜,必将被社会所抛弃。(4分)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联系新文化运动的史实可知“文变”指白话文,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胡适的贡献即可;第二小问意义联系文学革命的意义来归纳,可得出是一场深刻的语言革命,对中国近现代的政治思想文化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对中国人的思想言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2)第一小问思想主张依据材料二“我们不去研究人力车夫的生计,却去高谈社会主义”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问题与主义之争)来归纳即可;第二小问评价联系所学知识从当时中国社会的需要来分析,可得出在马克思主义逐渐演变为思想发展的主流并成为中国社会的需要时,胡适的反马克思主义言论显然不合时宜,必将被社会所抛弃。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世纪80年代,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的异军突起,充分说明了?(?)
A.政府经济政策的重要性
B.科技兴国的必要性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到20世纪80年代东南亚地区的泰国、马来西亚以及新加坡等国的经济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各国制定了吸引外资、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发展对外贸易政策的结果。由此可以看出,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中,政府的政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答案为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 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
[? ]
A.货币一体化
B.国家一体化
C.经济一体化
D.军队一体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