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熙宁(宋神宗年号)青苗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散
为功,遂立各郡定额,而有抑配(强制分配)之弊。”这段话反映了(?)
①变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弊端?②官吏对各郡定额、强制分配③官吏以青苗法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④政府积极帮助农民解除高利贷负担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生易错选D。原因是:不能准确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加以概括;不能结合所学知识,和选项一一对照。
运用排除比较法解题。从材料中归纳,无④项内容。“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郡定额,而有抑配”,反映出变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弊端,由于有利可图,提举使对各郡定额、强制分配,把它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北宋初年实行“更戌法”,产生的后果是?
[?]
A.?“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B.?“兵无常帅,帅无常兵”
C.?“方镇相望于内地”?
D.?“老弱事耕稼,丁壮从征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王安石变法中,能起到“治安、御外、节支”三种功效的军事措施是
[? ]
A.保甲法
B.保马法
C.将兵法
D.更戍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兵制之弊在于:(一)兵力的逐渐腐败。(二)番戍之制:(甲)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既不便于指挥统驭。(乙)而兵士居其地不久,既不熟习地形;又和当地的人民没有联络。(丙)三年番代一次。道途之费,却等于三年一次出征……每逢水旱偏灾,又多以招兵为救灾之策;于是兵数递增。宋开国之时,不满20万。真宗末年,增至91万。仁宗时,西夏兵起,增至125万。
摘自吕恩勉《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治兵之法,一日汰冗兵而合营勇,二日起民兵而立团练,三日练旗兵而振满蒙,四日募新制以精器械,五日广学堂而联将才,六日厚海军以威海外。”
摘自康有为《上皇帝第三书》
(1)依据材料一,分析宋朝军事弊端导致的后果。对此王安石采取了哪些相应的军事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的军事改革措施。王安石与康有为在军事改革的指导思想上有何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后果:军队战斗力削弱;国家财政负担沉重;积贫积弱。措施:将兵法;保马法;保甲法。
(2)裁汰绿营,采用西法练兵。提高军队战斗力;减少国家财政负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王安石变法时改革科举制度,设明法科,专考( )
①经义 ②时务策 ③律令 ④断案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该题的解题关键是弄清王安石改革科举制的措施。如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