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3-16 08:01:11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这一事件表明,康熙 A.积极主动地接受西方文化 B.改变闭关锁国政策 C.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 D.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材料表明康熙帝在经历了中西方争辩、验证并得出结论之后采用“西洋历法”说明C项正确。其他的三个选项都有明显的缺陷,表述绝对化。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对科技的态度
本题难度:一般
2、简答题 【改编】(12分)制度建设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 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奂……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 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二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予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予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材料四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舰这一困局的?(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2分) (3)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4分)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 (1)原因: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逐步瓦解;礼崩乐坏;由血缘关系逐渐疏远。(2分)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2分) (2 )郡国并行。导致地方权力过大,削弱了中央集权。(2分) (3)原因: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中央寄部分权力于行省,借行省集权中央;部分地方由中书省直接管理。(4分) (4)认识: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在继承中不断变革;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需要妥善处理。(2分)
本题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可以概括出王室衰微;由“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可以概括出礼崩乐坏;由“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奂…”可以概括出分封制、宗法制逐步瓦解;由“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可以概括出由血缘关系逐渐疏远。第二问由“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予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结合所学可以概括出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对材料的概括能力。由图片可知当时有“东莱郡”、“济南郡”等,还有“高密国”、“淄川国”等,联系所学知识不难分析汉初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第二问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下的诸侯权力过大,后来导致七国之乱,削弱了中央集权。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可以概括出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由“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可以概括出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行省拥有行政权但受到中央的节制和部分地方由中书省直接管理两个角度来回答即可。 第(4)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和二可知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材料三可知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材料四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结合前面三小题我们可以分析出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在继承中不断变革;另外结合所学郡县制和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而郡国并行制度则导致国家分裂,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需要妥善处理的认识结论。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郡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郡国并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行省制。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先秦时期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夏?②东周?③西周?④商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①④③② D.④②③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按照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夏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依次为商朝,西周和东周(春秋和战国),所以正确顺序应是①④③②,答案选C。 考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 点评:准确识记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是历史学学习的基本功,可以牢记如下口诀: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皇权得到加强 B.汉代的宰相位高权重 C.宰相数量增加 D.宰相由处理政事改为负责监察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汉代宰相是首长制是指汉代宰相只有一人,行政决策由宰相一人作出,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是指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宰相职权由三省长官共同行使,故是委员制,宰相职权由一人被分割为三人说明了相权的削弱,而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所以答案选A项,B C D三项均与题意要求不符。
考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点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问题一直为高考所关注,不同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各不相同,但有共同的本质目的,那就是巩固中央集权统治,说到底还是为了强化和稳固政权。秦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建立的阶段,相权对皇权有极大的制约,在秦以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皇权的专制程度不断强化。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汉武帝设刺史,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 )
A.分割地方权力
B.对地方官的监察
C.发挥文官作用
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宋太祖设置通判的本来目的就是让通判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从而最终达到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最终目的。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对地方官的监察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