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瑞士史学家布克哈特曾经说过:“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材料二

材料三 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请回答:
(1)三则材料所反映欧洲思想史上的三次运动分别是什么?(3分)每次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3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思潮关系如何?(2分)
(3)三次运动产生的共同社会原因(2分)及影响是什么?(6分)
2、判断题 某年6月19日,《人民日报》曾发表毛泽东的一篇光辉著作,文章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同阶级对抗社会的矛盾根本不同,它是一种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不具有对抗性,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在这一年,《人民日报》还有可能发表过?
A.《继续放手,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的社论
B.《新民主主义论》的全文报道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道
D.关于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报道
3、判断题 某同学在学习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这一专题时,曾有“人类文明的引擎”一目,这一目主要介绍的科技成就应是( )
A.牛顿的经典力学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蒸汽机和内燃机
D.汽车和飞机
4、判断题 (13分)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社会变革是对思想理论的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思想市场指的是思想有自由表达的环境,百家争鸣。执政者不但不禁锢思想,反而着力创造思想自由的氛围,鼓励思想论争,自己则对救时主张择善而从。我国历史上曾两次出现了思想市场——春秋战国时代和民国初年五四时期。
——北京大学教授袁刚《思想市场会使中国更有前途》
材料二
人物
| 著作
| 核心词
|
孟德斯鸠
| 《论法的精神)
| “三权分立”
|
伏尔泰
| 《哲学通信》
| “自由”“平等”
|
卢梭
| 《社会契约论》
| “天赋人权”“人民主权”
|
康德
| 《纯粹理性的批判》
| “人非工具”
|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历史上两次“思想市场”中的“救时主张”。(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五四时期“思想市场”出现的条件。(3分)
(3)据材料二,概括上述人物思想的共同性。(2分)并谈谈他们思想的政治意义。(2分)
5、判断题 西周时期的政治特征主要包括(? )
①实行王位世袭制 ②大力推行分封制
③实行专制统治 ④开始采用井田制
A.②④ B.①② C.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