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说明
[? ]
A、在中苏结盟时,我国应该放弃对苏联控制的抵制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政策
C、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D、求同存异的政策是我国外交始终奉行的基本原则
2、判断题 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历史的新纪元。1949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中苏关系是密切的兄弟关系”“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说明这一点”。下列外交政策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的是
[? ]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判断题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
[? ]
A.中国在西方世界赢得了广泛的盟友
B.中苏同盟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
C.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
D.“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材料三 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 这是实际存在的问题。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所说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请说出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概述“这些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它们又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是谁在何时何地何会议上的发言,他阐明了什么方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二与材料三的精神是否矛盾?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邓小平说:“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转变”主要表现为
[? ] A.实行“一边倒”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关系 D.实行不结盟政策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