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答题模板《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3-16 08:05:42
【 大 中 小】
1、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和技术诸领域,中国宋代无疑是当时最有成就的国家。……中国社会在这个时代经历了一场真正的变化,人们于此采纳了“文艺复兴”一词。 ——法国汉学家谢和耐 材料二 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的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孟德斯鸩、卢梭们则拿出了 “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的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近代中国人在救亡心情下要求以西方真理来彻底而迅速地改造中国。 ——余英时《中国文化的重建》 (1)结合所学,以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史实印证材料一中“宋代无疑是当时最有成就的国家”的观点,并指出宋代的“文艺复兴”与欧洲文艺复兴的根本区别。(8分)同时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前者是中世纪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的本质含义。(4分) (2)列举出“近代中国人在救亡心情下要求以西方真理来彻底而迅速地改造中国”的表现。(3分)
参考答案:(1)史实:①思想:儒学发展为理学;②科技:发明活字印刷术、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③文学:宋词流行、民间兴起散曲;④艺术:苏轼的行书、宫廷画院活跃、画学兴起、风俗画是画坛最大亮点。(4分)区别:欧洲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宋代只是古代农业文明的继续发展和繁荣。(4分)含义:中国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仅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欧洲构建了近代资本社会理想蓝图。(4分) (2)表现:①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②洋务派——中体西用;③康有为——维新思想,君主立宪;④孙中山——三民主义,民主共和;⑤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⑥马克思主义。(任答3点得3分。如答到技术救国、制度救国、文化救国也可。)
本题解析:(1)首先分析第一小问,列举宋代的成就即可,思想上儒学发展为理学;科技上发明活字印刷术、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文学上宋词流行、民间兴起散曲;艺术上苏轼的行书、宫廷画院活跃、画学兴起、风俗画是画坛最大亮点。从不同角度作答即可得分。 (2)本题实质上是考察学生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相关知识,通过分析题干中近代中国人,用西方的真理来改造中国,由此可知是用西方的现代化来拯救中国,最早提出向西方学习的是抵抗派,但是他们没有实质性的大规模举措。首先是洋务派展开了中国的经济工业化,接着是维新派提出君主立宪,希望能够救亡图存,然后维新办法失败后,一部分资产阶级人士觉醒,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派提出使用暴力的手段推翻清政府,最终成功,在中国成立了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不久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袁世凯种种倒行逆施的举措引发了国人极大的不满,这些使得激进派开始企图通过新文化运动来试国人的思想开始进步。最后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完成了中国的民主革命,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新中国。本题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程朱理学?程朱理学的产生;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四大发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灿烂的文学?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救亡图存的措施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面两幅图选自《蔡志忠漫画》,它们分别反映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
 A.法家、道家 B.儒家、道家 C.墨家、儒家 D.墨家、法家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图一“威武不能屈”体现了儒家的道德观和人格修养;图二“人要无为”体现了道家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因此B符合,其他三项不对,法家主张法治、集权和改革,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早期儒学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董仲舒《春秋繁露》云:“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此话强调,君主应( ) A.以德治国 B.依法治国 C.强化王权 D.顺应天意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理清材料基本信息,“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强调的是遵循天道的统治者能够国泰民安,违反天道的统治者则会使天下大乱,故统治者的英明之处在于顺应天意、利用天道来统治百姓;这恰恰体现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因此本题只有D项符合题意。而B项是法家思想,A、C两项都没有在材料中体现。
考点:汉代儒学——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材料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归纳能力,理清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引导学生注意对材料有效信息的提取。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将“贪官酷吏,肆虐为奸;民为困穷,恣肆交作”等现实问题归因为“良知之学不明”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孔子
B.朱熹
C.王阳明
D.顾炎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从材料“良知”可知,中国古代思想家是王阳明,他主张致良知。孔子的主张是“仁”;朱熹的是主张是格物致知,是理学的集大成者;顾炎武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家思想发展的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明万历年间,李贽在私塾讲学。别人教书专讲“四书”、“五经”, 他专教些实用的东西,还让学生猜谜语:“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谜底竟是"君不君,臣不臣”。这体现了李贽
A.以“异端”自居,提倡工商皆本
B.“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C.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注重学以致用,挑战正统思想权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工商皆本是明代黄宗羲鉴于社会的变动,面对现实,提出的学说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排除AB。C李贽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与题意无关。“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 "君不君,臣不臣”,这些言论反映了明朝政治的黑暗,对封建的三纲五常礼教是极大的挑战,因此选择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异端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