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探讨地方史与国家大历史之间的联系是历史研究的视角之一。下列对近现代重庆地方历史史事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 重庆史事
| 史事解读
|
①
| 1897年,重庆第一家近代化报刊《渝报》诞生,宣传兴民权、改科举,鼓吹救亡图强。
| 《渝报》宣传维新变法主张,促进了社会思想解放。
|
②
| 1911年11月22日,重庆革命党人与起义新军夺取廷在渝政权,宣布成立蜀军政府。
| 重庆革命党人积极响应武昌起义,脱离清政府。
|
③
| 1937年12月1日,国民政府正式移驻重庆,所属中央各部于大溪沟、上清寺等地办公。
| 淞沪会战失利,南京受到侵华日军威胁,是迁都重庆主要因素。
|
④
| 1952年7月1日,新中国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全线通车
| 属于“一五”计划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利于西部地区的发展。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判断题 流行语从特定角度映照出社会现象和时代的变迁。下列应属于1915年中国流行词语的是?(?)
A.八国联军、南昌、阿Q
B.三民主义、武昌、退位
C.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
D.新青年、实业救国、抵制日货
3、判断题 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正确的。因为这一论断
A.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
B.反映了剥削阶级在我国已基本消灭的客观实际
C.明确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D.强调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4、判断题 西汉、东汉、唐朝、明朝四朝初期的统治者在治理国家的方针上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原因何在?其具体措施有哪些共同点?又各有何侧重点?有何成效?你从中可得到什么认识?
5、判断题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甲:“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丙:“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则焉”。
|
?
A.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B.朱熹、李贽、黄宗羲
C.朱熹、王夫之、顾炎武? D.王夫之、王守仁、顾炎武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