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读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该表最能反映的是
A.明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的过程完成
B.南方科举考试推行得好,因而通过考试进入朝廷当官的人就多
C.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
D.说明南方人比北方人更热衷于当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表格可以看出,明朝时期籍贯在南方的内阁大学士远远多于北方,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在南宋时期完成,A项错误;B、D项与史实不符,而且在表格中无法体现,故选C。
考点:经济重心南移
点评: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
①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②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
③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
④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
⑤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三国和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相同客观因素是
A.统治者的重视
B.北方农民大批南迁
C.军事上的需要
D.北方自然环境恶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国和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发,为了躲避战乱大量北方农民南迁从而使江南经济得以开发,也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选B,A C D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点评: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战乱使大批农民南下江浙地带,隋唐和五代时期持续进行,直至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最早形成,南方经济超越北方成为国家的中心,中国此后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南方地区。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唐末至宋初,中国政坛有“不相南人”的说法。宋真宗以南方人王钦若为宰相,首开先河,此后担任宰相的南方人逐渐增多。到王安石变法时,提倡变法的熙宁新党,大多是南方人。下列各项分析正确的是?
①南方的文化教育已有后来居上之势?②支持变法的南方人比北方人多?
③南方士人更加激进和开明?④南方人在变法中得到的好处更多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材料分析的是南方人被采用的增加的情况,这同样反映出在宋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逐渐超过的北方的经济因素,和教育程度也有关系,但是和好处和支持没有多大关系,所有正确的是A项,其他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以下各项,体现了井田制度实质的是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B.“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C.“大道即隐,天下为家”
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其实质是一种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所以A项“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最能反映井田制的实质。
考点: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井田制。
点评:复习备考时,要加强对古代农业生产工具改进、水利工程的兴修、“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的学习,同时联系现代农业的发展。中国古代土地制度重点认识井田制和土地私有制度的发展演化过程。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面对自耕农经济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自耕农经济的产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
B.自耕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
C.自耕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D.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自耕农经济是一种自然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D项不正确。
考点:自耕农经济
点评:自耕农经济即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其主要特点是:
1、生产规模小,以家庭为单位。
2、分工简单,男耕女织。
3、自给自足,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很少进行商贸交流。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