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3-16 08:28:55
【 大 中 小】
|
1、选择题 唐太宗认为,隋炀帝“驱天下以从欲,磐万物以自奉,采域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一“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有鉴于此,唐太宗 ①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②选贤任能、虚心纳谏 ③强立三长、打击豪强 ④用法竟筒、甜定唐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初的措施。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③是北魏的时候采取的措施,故应排除含有此项的选项,即排除A、B、C三项,所以应选D。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唐初巩固统治的措施·具体政策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下设副职御史丞、御史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史。御史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使、监察使,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 材料二 贞观六年,中书舍人高季辅上言:“外官卑品,犹未得禄,饥寒切身,难保清白,今仓廪浸实,宜量加优给,然后可责以不贪,严设科禁……上许之。”贞观十八年,太宗本人对当朝重臣做了精当评价,其中,杨师道“性行纯和,自无愈违",岑文本“性质敦厚"……戴宵性贞正,死时“宣宇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造庙”。 (高宗永徽三年)政府颁布《唐律疏议》规定:(官员)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不枉法者,一尺杖九十,二匹加一等,三十匹加役流。无禄者,各减一等。 ——摘编自王春瑜《中国反贪史》 材料三 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 ——《宋史》 材料四 在汉代,御史大夫专门行使监督权,其下属御史中丞常驻内宫,专门负责监督王室和宫廷也可以说是监察皇帝的;另一下属御史丞则负责监督政府,不论中央、地方都在内。值得注意的是,御史大夫是宰相的副手,因此,监察权是相权的一部分。……唐代单独设立御史台,其职权限于监察政府,没有监察皇帝和宫廷的权力。但在政府中,仍存在专责监督皇帝的,那就是谏官,谏官由宰相任命。宋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他们就不再监督皇帝,反过来监督宰相。明代将御史台改为纠(都)察院,专门监察政府。 ——摘编自管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宪法学透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并指出其主要特点,试分析其出现的背景和目的(12分) (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反腐败的举措。(6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和廉政措施的特点。(3分) (3)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趋势,(2分)并指出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1)制度: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国家监察事务;在地方各郡县设监御史代表皇帝检查地方官吏(4) 背景:秦朝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后,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存在。(4) 特点:监察系统垂直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直接向皇帝负责。(2) 目的:澄清吏治,削弱地方势力;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统治。(2) (2)举措:高薪养廉;褒奖清廉官员;严刑峻法。(6) 宋初特点:运用经济手段减员增俸来促进官员廉洁自律(3) (3)变化趋势:由监察政府、皇帝到只监察政府;检察权独立行使(2) 本质问题:皇权不断强化(2)
本题解析:(1)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概括材料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使、监察使,或简称郡监”的信息从中央和地方角度概括;特点依据材料一中“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的信息进行概括特点;第二小问背景结合秦朝统一以及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的角度概括作答,目的结合所学从削弱地方势力以及巩固统治罗的角度分析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今仓廪浸实,宜量加优给,然后可责以不贪,严设科禁…”“宣宇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造庙”以及“(官员)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的信息去概括特点;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三中“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的信息来概括回答。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四中“御史大夫专门行使监督权,其下属御史中丞常驻内宫,专门负责监督王室和宫廷也可以说是监察皇帝的;……唐代单独设立御史台,其职权限于监察政府,没有监察皇帝和宫廷的权力。……明代将御史台改为纠(都)察院,专门监察政府”的信息来概括特征;第二小问反映的本质问题从皇权专制的角度思考作答。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监察机构;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古代监察机构;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监察系统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中国古代谚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下面哪一制度有关 A.九品中正制 B.察举制 C.内阁制 D.科举制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察对科举制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看到该题,先理解“金榜题名”这一名词,金榜题名是指通过考试而获得功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是隋炀帝创立的科举制度,所以本题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因为它
A.明确规定限制贵族特权
B.是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
C.使案件的审理有法可依
D.是由平民代表制定的法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十二铜表法》使案件的审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一定的保护,因此选C。
考点:《十二铜表法》
点评:《十二铜表法》内容广泛,条文清晰,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的权利, 但维护的仍是奴隶主贵族的权利。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清徐栋《牧全书》载:“天下真实紧要之官,只有二员,在内则宰相,在外则县令。”以具体史实论证这一观点确凿无误的是
A.宰相制度在秦代首次确定下来,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B.元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后期其权势大大削弱
C.秦代县令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郡
D.县官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能直接接触到的朝廷命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宰相制度。秦朝宰相的职能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负责管理全国军务的是太尉,故A项不正确。B项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发生在隋唐时期,不正确。D项符合史实,是正确的。秦朝时期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郡下设县,C项的表述错在“督责所属各郡”。故正确答案选D项。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宰相制度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