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1984年2月24日)
材料二:邓小平曾经指出:“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我们有很多优越的东西,这是我们社会制度的优势,不能放弃。”
材料三:澳门回归祖国10年来,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大力支持下,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先生和特区政府带领澳门各界人士团结奋斗,务实进取,积极应对亚洲金融危机、非典疫情、国际金融危机等带来的严峻挑战,努力克服澳门发展进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保持澳门繁荣稳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使澳门这座历史悠久的商埠名城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为澳门发展谱写出新的辉煌篇章,为国家发展增添了夺目光彩!澳门回归祖国以来的十年,是“一国两制”在澳门成功实践的十年,是澳门基本法顺利实施的十年,也是澳门各界人士积极探索符合澳门实际的发展道路、不断取得进步的十年。
——胡锦涛在澳门回归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9年12月20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特区”主要指什么?概括它的设立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所起的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含义是什么?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港澳特别行政区的“特别”之处,根据材料三,分析澳门回归10年取得重大成就的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中央政府对不同地方实行不同的管理体制,你能从中得出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特区:经济特区。积极作用:①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基地,有利于我国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外向型经济;②有助于培养人才,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2)基本含义: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法律依据:1949年《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先后规定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特别”之处:享有除外交、国防外的高度自治权,保留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等。因素:“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澳门同胞的团结奋斗。
(4)启示:①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体现了灵活性与原则性的有机统一;②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有利于推进、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美国权威杂志《财富》曾在1995年预言,回归将令香港死亡。而13年后《时代》周刊承认其姊妹杂志《财富》当年报道错误,更承认香港比从前更有活力。“香港比从前更有活力”的主要原因是
[? ]
A.港人的爱港精神
B.香港加入APEC
C.“一国两制”的保障
D.港人治港的高度的自治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72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经过长期革命斗争锻炼的老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这一情况反映了?
[? ]
A.毛泽东准备纠正“文革”错误
B.周恩来着手落实干部政策
C.邓小平开始进行全面整顿
D.“左”倾思潮得到纠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10年,社会公平和谐成为两会的热点词。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这句话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追求公平公正、致力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不懈追求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据我的看法,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
——《季羡林说和谐人生》?
材料二?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得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摘自钱乘旦,刘金源主编《环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三?中国人民在50年中实现了人权发展的伟大的历史性飞跃。尽管在维护和促进人权的过程中遇到过曲折,但是,一个不容争辨的基本事实是: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一个积弱积贫、备受屈辱的旧中国已经变成了一个独立自主、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12.5亿中国人民主宰了自己的命运,过上了丰衣足食、文明健康的美好生活,享受着前所未有的民主自由。?
——《中国人权发展50年》白皮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诸子百家思想为例说明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哪些合理成分和值得借鉴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的社会问题。?结合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史实说明资本主义社会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说明新中国在维护和促进人权过程中的曲折与发展。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举例:儒家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助于和谐人际关系;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有助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道家老子,天道自然,有助于人与自然及内心的和谐。
(2)问题:社会财富分配不均;下层公民平均寿命短;犯罪率增加;社会矛盾激化。措施: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福利国家政策。
(3)曲折:文化大革命践踏人权;发展:建国初建立三大民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时期恢复并完善人大、政协制度,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认识:继承与发展;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于
[? ]
A.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
B.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D.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