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丘吉尔、斯大林、罗斯福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前,有人问过丘吉尔将对苏德战争持什么态度。他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至少也要在下院发表一篇同情魔王的声明。?
——《丘吉尔的一生》?
材料二?斯大林格勒之战,英美报纸比之为凡尔登战役,“红色凡尔登”之名已传遍于世界。这个比拟并不适当。……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但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毛泽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材料三?罗斯福去世时,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在1945年4月14日发表的社论《民主巨星的陨落:悼罗斯福总统之丧》中称:“罗斯福忠实地继承了华盛顿、杰斐逊、林肯以来最优秀的民主传统,从他开始从政的时候起,一直就本着为人民服务,为人民争取自由的精神和一切反民主的敌人作了坚决而不倦的斗争。”?
(1)在材料一中,丘吉尔为什么称俄国为“魔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英美报纸将斯大林格勒战役比之为凡尔登战役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毛泽东认为这个比拟不适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给罗斯福这样高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材料一中称苏联为“魔王”,是因为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英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存在本质区别。
(2)两次战役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不适当:凡尔登战役是帝国主义间非正义的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联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役。
(3)罗斯福推行新政,引领美国逐步度过了美国有史以来最罕见的经济危机,避免走上法西斯主义的道路;罗斯福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领导作用和做出的重大贡献,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高度评价;也表示中国共产党希望战后建立民主的国家。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有的学者认为:“罗斯福之所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拥有一个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智囊团’并能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他的智囊团里有大学教授、社会工作者、工人活动家、律师、金融家等,正是这批智囊人物,成为罗斯福作出决策时的主要思想来源。假如你是智囊团社会福利和就业委员会成员,为了缓解社会矛盾,你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办法是( )
A.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
B.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C.规定工人的基本权利
D.大力兴办公共工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罗斯福新政中以工代赈措施的作用,为解决失业问题,新政中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岗位,提供给人们,故D 项正确;ABC都不如大力兴办公共工程能有效解决就业问题,故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的经济指导思想被称为“凯恩斯主义”,
在这一经济思想的指导下 (?)
A.积极推进新技术革全
B.大力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C.谋求建立经济区域集团
D.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凯恩斯主义是关于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在该思想指导下,各国纷纷加强了对经济
的干预。而产业结构调整是国家干预的体现。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在世界历史上,各国政策不同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10分)
材料一?明清市场法极力维护封建国家对市场的垄断。统治者们通过《盐法》、《茶法》、《矿冶法》、《市舶法》等一系列法律,把几乎所有的商品市场都牢牢控制在封建国家手中,制定出种种抑商政策来遏制以至扼杀商业资本的发展。然而,封建专制集权统治和地主制经济的生存一开始便表现出对商业贸易的高度依赖性,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一统帝国内部各区域贸易联系的密切进一步加深这种依赖性。因此,无论封建统治者如何费尽心机控制市场发展,使正常的商业贸易活动出现各种扭曲变态,最终却无法消灭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封建统治者在政策法律上也时常处于抑商而无法灭商或抑商又不能抑之太过这一矛盾状态中。?
——杨松《试论明清时期市场法的特点与功用》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中出台的《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要旨主要体现为以下方面:第一,授予总统和外国展开贸易谈判及签订贸易协定的权力;第二,在与外国政府谈判时,总统提高或降低关税的授权范围为现行关税的上下50%;第三,关税的改变适用于其他和美国签订的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协定的国家;第四,总统与外国签订的贸易协定不需要国会批准,国会只就该协定举行听证;第五,国会对总统的授权时限为3年,国会仍将发挥对贸易政策的监督功能。……《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本身并不是一个倡导自由贸易的法律,只是对之前有关政策的修正案,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之前的高关税政策。但它奠定了美国二十世纪贸易政策制定的架构,为自由贸易理念扩展创造了条件,从而具有深远的影响。美国的出口也在此时段增长了几乎两倍。
——摘自徐泉《美国外贸政策决策机制的变革》
材料三?二战以后,为了争夺市场,各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组织参与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积极参与世界性统一市场内的竞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市场法的社会功用。(3分)
(2)阅读材料二,分析《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的颁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争夺市场?(2分)
参考答案:
(1)加强了封建统治者对市场的控制,延缓了封建生产关系的解体;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
的发展;阻碍中外经济交流。(3分)
(2)影响:对美国:使制订贸易政策的权力从国会转移到以总统为代表的行政机构手中;
为美国后来争夺世界市场的霸权地位奠定了基础。(3分)
对世界:带动和开启了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个自由经济秩序时代的到来,为关贸总协定的成立奠定基础。(2分)
(3)具体措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海尔等名牌企业走向世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2分,答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市场法的社会功用:“明清市场法极力维护封建国家对市场的垄断。”;“制定出种种抑商政策来遏制以至扼杀商业资本的发展。”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的经济文化交流。
(2)《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授予总统和外国展开贸易谈判及签订贸易协定的权力。为自由贸易理念扩展创造了条件,从而具有深远的影响。具体影响可以从对美国、对世界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回答。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具体史实加以说明,注意要史论结合。“组织参与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如加入亚太经合组织;“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民族品牌走向世界;“积极参与世界性统一市场内的竞争”,加入WTO,积极融入世界。
点评:近现代中国与经济全球化发展机遇——错失四次机遇,现在奋起直追:
1.第一次:近代前夜,错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主要原因: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清王朝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封建专制统治。
2.第二次:清朝晚期,错失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转移的机遇。主要原因: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3.第三次:20世纪40年代中期50年代初期,错失了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步的机遇。主要原因:内战的影响;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新中国政权的敌视;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4.第四次:1957~1976年错失了第三次科技革命转移的机遇。主要原因:党的“左”倾错误,导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及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5.现在(改革开放时期):奋起直追,全面融入。(1)主要原因: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政府政策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推动。(2)引领中国人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三大决策: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②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③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两。”这表明
[? ]
A.罗斯福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
B.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
C.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生
D.罗斯福始终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