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罗斯福新政和当前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都注重基础工程建设,其共同目的是
A.扩大内需
B.变革生产关系
C.发展交通运输事业
D.改建原有基础设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造成了空前的破坏,这一现象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一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出现新的不平衡
B.垄断组织已经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
C.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形成尖锐矛盾
D.资本主义制度已经丧失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不对,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种固有的现象,与经济危机无直接关系;
B不对,今天的西方国家垄断组织仍然存在;D不对,后来的罗斯福新政证明资本主义制度通过自我调节仍能促进经济发展,答案选C,经济危机证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以来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已经不合时宜。
点评: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这是美国经济制度的一次重大调整,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从此,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是:商品大量过剩,销售停滞;生产大幅度下降,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倒闭,失业工人剧增;企业资金周转不灵,银根紧缺,利率上升,信用制度受到严重破坏,银行纷纷宣布破产等。因此物价下跌,所以排除A。为了解决经济危机各国打起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所以C、D不符合史实。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来求慰藉的心态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影响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材料中的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正是资本主义经济世界的“经济大危机”时期,这次大危机是一战后二战前持续时间长、破坏性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危机,其影响也十分大,整个资本主义社会都出现了危机,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质疑,对资本主义失去了信心,所以AB两项错误。D项为错误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失业问题,为整个国民经济衰落之象征,比年以来,吾国外受国际间经济恐慌之袭击,内因灾祸之侵寻,致农村都市,均趋破坏,百业凋敝,失业问题之严重,远非其他各国所可比拟。
——摘自《民国二十二年中国劳动年鉴》(第三编),1934年版
材料二? 1930年11月,南京国
民政府召开了全国工商会议,有一组专门讨论失业救济的议案,商讨应对办法,通过率达到80%以上。提议的内容可谓全面系统,包括提倡手工业以救济各项失业者及一般无业游民足以生活不致附乱案、设立全国职工介绍事务局以资救济失业案、国民失业问题救济案、实业救济案、拟请政府厉行职业指导救济失业民众案、设立劳工介绍所救济失业案、筹设国立劳动介绍所并厉行强制失业保险制度案与拟制定劳动保护法以调协劳资而救济失业案等,力图从多个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材料三?据统计,1929年美国四口之家贫困线标准在2,531美元(1960年美元价格计算),49%的家庭处于贫困线下。1935年人均收入低于贫困线的占总人口的32%。可支配的个人收入1929年为825亿美元,1933年降为452亿美元……。胡佛总统主张救济主要应由地方政府和社区,私人慈善团体来进行,联邦政府少管闲事,救济重点在照顾处于困境中的大工业资产者,金融家和大农场主,并主张缩小和限制救济的规模。为解决社会保障问题,当时人们提出了不少方案,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934年的老年养老金计划,即汤森运动,主张凡年过60岁退休的雇员每月可领取200美元退休金。
罗斯福在1934年6月8日的咨文中说:“根据我国宪法,联邦政府所以建立的目的之一是增进全民之福利,提供福利所依存的这种保障也就是我们的明确职责。”“这三大任务……家庭安全,生活保障,社会保障……在我看来,乃是我们能够向美国人民提出的最低限度的承诺。”
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基本上是1935年社会保障法的延续发展,扩大和调整。
——摘编自黄安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和1935年社会保障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中国失业问题严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中国解决失业问题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法出台的背景,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4)从20世纪三十年代中美两国解决失业问题的措施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参考答案:
(1)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大举侵华;国内政局动荡;自然灾害(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政府主张通过失业救济去解决失业问题;解决失业救济的手段丰富多样;解决议案具有临时性和治标不治本。
(3)背景:30年代大危机使美国社会救济问题突出;胡佛政府的政策无力解决社会救济难题;要求改革社会保障的各种社会力量推动;罗斯福的主张为其制定提供了舆论准备。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奠定了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基础;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借鉴。
(4)政府应建立社会保障的长效机制;解决失业问题应坚持标本兼治(如有其它合理答案亦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