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近代航运业在坎坷中发展,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是
A.清政府不重视
B.列强的联手压价和排挤
C.中国科技落后
D.发展航运业利润不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了中国社会发展,但是列强为了巩固和扩大在华利益,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因此选B。
点评:中国近代交通发展演变的特点:(1)从时间上看,开始艰难,起步晚,落后于同一时期的西方国家。(2)从发展水平看,受到封建顽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排挤,加上政治腐败,发展缓慢。(3)从地域看,近代铁路交通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及大城市,西北、西南发展缓慢。(4)从作用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随之共振,并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材料二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服务于“专制主义”的表现,“私学文化”反映了该时期社会转型的哪些基本特征?
(2)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两者在促进社会转型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请指出导致这种不同的经济根源。
参考答案:(1)表现:荀子提出治国要礼法并施;韩非子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
基本特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形成(或小农经济的发展);分封制遭到破坏;在各国的改革中,“士”阶层活跃;学术下移,私学兴办,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2)相似 91exam .org之处:都提倡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权威。
作用:李贽的思想未对社会转型发挥重大作用;文艺复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近代科学的进步,从而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或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
根源: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古今中外思想的演变。第(1)问,从“专制主义”入手,回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法家对专制主义的认识,分析“表现”,“私学文化”的兴起反映了时代变革,结合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的变化等知识回答“基本特征”。第(2)问,从个性解放等角度分析“相似之处”,联系明朝中后期东西方政治经济特征分析不同作用及根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图中人物的服饰,能够体现西装传入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通过四幅图可以看出A.B.C三幅图都是长袍马褂,D项是西服。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关于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主要矛盾有两对?B 由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决定
C 决定了中国革命任务的双重性? D 中外民族矛盾自始至终占主导地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正确理解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而D项则认为中外矛盾“自始至终”占主导地位是不正确的。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主要反映了中国当时什么社会现象
A.崇洋现象
B.洋货倾销严重
C.全盘西化
D.学习西方迫切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解题的关键是对打油诗的内容的准确理解。材料“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叙述了外国人的“碧眼”学不成,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崇洋媚外现象,因此A的表述符合题意,而BCD的表述偏离材料主题,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