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20年,一人到广州玩耍,他不可能
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上班
B.随身带有粮票
C.在西餐馆就餐
D.听到有人称呼他“同志”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近代以来尤其是辛亥革命后,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和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A中山装流行、C西餐传入中国和D称谓的变化都是其表现。B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出现于新中国成立以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选B。
点评:纵观近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这一专题,以物质生活、社会习俗、交通、报刊、影视通讯五个方面为主要考查内容,除选择题外,非选择题主要集中考查物质生活、社会习俗不同时期的变迁。在学习中,要注意在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交通、通讯工具、大众传播媒体变化史实的基础上,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时代背景),要注意联系当时世界形势和政治生活对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2分)如何用“法”来协调社会关系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为此作出了各自的贡献,给后人留下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
——《管仲·任法》
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心度》
故善为主者,明赏设利以劝之,使民以功赏而不以仁义赐;严刑重罚以禁之,使民以罪诛而不以爱惠免。……操法术之数,行重罚严诛,则可以致霸王之功。
——《韩非子·奸劫弑臣》
材料二: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末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所谓非法之法也。……使先王之法而在,莫不有法外之意存乎其间。其人是也,则可以无不行之意;其人非也,亦不至深刻罗网,反害天下。故曰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法律就是人类的理性……法就是这个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存在物彼此之间的关系。……有一条基本规律,就是只有人民可以制定法律……每个国家的政治法规和民事法规应该只是把这种人类理性适用于个别的情况。……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非子关于“法”的思想的实质及其历史地位。(4分)
(2)比较材料一、材料二,指出黄宗羲在“法”的来源、目的等方面的进步主张,并扼要分析其意义。(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述孟德斯鸠的法律思想。(10分)
参考答案:
(1)实质:通过厉行赏罚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地位:是先秦“法”学思想的集大成者。(4分)
(2)进步思想:来源:黄宗羲主张法由天下人出(天下人共同制订),反对法自君出(3分);
目的:黄宗羲主张法律应该维护天下人的利益,反对法律只维护君主的利益(3分)意义:为中国近代反对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2分)。
(3)法律思想:认为法由理出(答制订法律必须遵循普遍理性或规律也可得分);只有人民可以制订法律(2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得2分)。法律必须保护每个人的人权(即保护每个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权);法律必须限制政府权力,防止政府独裁(4分)。认为政治民主及人民自由的保证是分权;主张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并相互监督(4分。答强调司法独立即可得2分)。
本题解析:
(1)考查学生依据所学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韩非子强调“法者,王之本也。”“……操法术之数,行重罚严诛,则可以致霸王之功。”可见他主张通过厉行赏罚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第二小问他的历史地位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分析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依据“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可见材料一认为法律自君出;依据“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可见材料二认为法律不应该是天子的一家之法,通过分析比较即可得出其在来源上的进步性是黄宗羲主张法由天下人出(天下人共同制订),反对法自君出。在目的上的进步性是黄宗羲主张法律应该维护天下人的利益,反对法律只维护君主的利益。黄宗羲这种思想的意义是为中国近代反对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3)考查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分析材料依据“法律就是人类的理性”“就是只有人民可以制定法律”“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并结合所学可概括归纳为:法由理出、只有人民可以制订法律、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并相互监督、法律必须保护每个人的人权、法律必须限制政府权力,防止政府独裁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的法律有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②《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③《环境保护法》 ④《义务教育法》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的法制建设,其中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一系列法律成果,所以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基辛格1993年的一次谈话中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问题,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能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根据上面内容,小张同学认为“美国仍然是超级大国,主宰着当今世界”,由此得出“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都离不开美国参与”的结论,该判断?
[? ]
A、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B、理解不准确,结论合理?
C、理解得准确,结论不合理?
D、理解得准确,结论合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孔子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
材料二?“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制在文,其体在各朋名分,其用在与时进化……故曰孔子‘圣之时者’也。”
——康有为《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序》
“孔子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佛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
材料三?大思想家伏尔泰从18世纪后期起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做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同时代人“矮化”孔子的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二中的两则材料,概括康有为、梁启超对儒学看法的异同。(6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4分)
参考答案:(1)当时百家争鸣,各学派之间相互攻击;孔子思想不适合当时社会变革的需要。(4分)
(2)同:都认为儒学强调“贵贱有序”的统治秩序;异:康有为认为儒学具备平等、进化的思想;梁启超认为儒学是维护专制的思想根源,是民主的障碍。(6分)
(3)儒家的某些观点是抨击封建君主专制的有力武器;儒家思想注重道德的说教。(4分)
本题解析:(1)结合材料一中所述时间可知同时代人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他们矮化孔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当时百家争鸣,各学派之间相互攻击;孔子思想不适合当时社会变革的需要;(2)归纳材料二的内容可以找出康梁对儒学看法的异同,相同点和不同点;(3)材料三伏尔泰从两个方面表达其对孔子儒家思想的赞美:民本思想成为抨击封建君主专制的有力武器,道德说教远比宗教对人的教化功能民主和公正。
点评:本题给我们的启示是如何正确对待儒家思想,这在一定的层面上也是在考查我们应该 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因为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在大力倡导复兴国学的今天,如何正确对待儒家学说成为我们不可不认真对待的现实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