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历史已经证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二: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
——刘少奇
(1)材料一中的决议是怎么概括“文化大革命”的性质的?文革哪一年结束?
(2)结合材料二,文革中最大的冤案是什么?这个案子说明了什么问题?
(3)“文化大革命”期间人们无限崇拜毛主席,最主要的是因为毛主席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基础,请问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我们应从“文化大革命”的历史中吸取什么反面教训?
2、判断题 在法律面前政府与人民平等,公民可以依照法律起诉政府相关部门。下面哪两部法律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的?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②《刑法》③《行政复议法》④1982年新《宪法》
[? ]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3、判断题 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 系协会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著名的“九二共识”,它的内容就是?
[?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一国两制,高度自治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国中国原则
4、判断题 “1950年,冷战的焦点从欧洲转移到远东。这时,东方与西方在欧洲已形成均势。….正
如布尔什维克革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副产品一样,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副产品。"由此可以得出“焦点”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成立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
B.美苏在远东洲势均力敌
C.十月革命以来的苏联在远东势力不断缩小
D.美国放弃欧洲,战略重心转移到远东
5、判断题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一规定说明了“一国两制”
[? ]
A.构想正式提出
B.是改革开放的指导方针
C.有了法律依据
D.构想得到了成功实践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