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对“断发”问题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①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提出“断发”主张②“断发”具有反清革命色彩
③人们的平等观念有了某些增强④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辛亥革命后,一款中西合璧的新式服装开始在中国社会流行。它应是下列图片中的
[? ]
A、
B、
C、
D、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13年著名学问家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下图),这则广告反映出当时的中国社会

[? ]
A.传统的道德观念被抛弃
B.西方道德观念占据主导地位
C.新旧社会风俗并行于世
D.出现了男女平等的发展趋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上海20世纪70年代的“四大件”是手表、收音机、自行车和缝纫机,当时都要凭票供应,为了分到一张票,几百人甚至几千人才能轮到一个。这反映了当时的上海
[? ]
A.工业化已初具规模
B.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
D.反映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