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皇权制度始于秦朝,因此排除A项;由于实行分封制,地方诸侯有较强的独立性,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B; 材料反应的内容是分封制,而嫡庶之别是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排除D。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封邦建国,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特点,C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秦设郡县二级制,汉代设州郡县三级,唐代设道州县三级,宋代设路州县三级,元代设省路府州县五级,这一现象从制度设计目的的角度反映了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政府出台任何政策的最终极目的都是加强中央集权。所以D正确;AC与题干无关;B说的是中央内部加强了皇帝个人的权利,与题干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集权加强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被称为“书圣”的是
A.赵孟頫
B.王羲之
C.王夫之
D.颜真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书圣,指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
因此选B。
考点:王羲之
点评:书法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2)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这时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草书、行书,通过众多书法家的努力实践,臻于成熟。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王朝,从来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A.清
B.明
C.汉
D.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丞相制度起于秦,其后各朝代沿用。明初,太祖朱元璋借口宰相胡惟庸谋反废宰相。秦、汉以来实行一千六百余年的丞相制度自此废除。故清朝不曾设置丞相。因此选A。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注意树立宰相制度的兴衰历程
(1)秦统一全国后,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宰相制度形成。(2)汉武帝时启用布衣为相。东汉光武帝时扩大“中朝”尚书台的权力,宰相职权演化为执行机构。(3)隋唐时确立三省六部制,使相权一分为三,相互制约和监督。(4)北宋时期以中书主政,枢密掌军,三司理财,进一步分割相权。(5)明洪武十三年,罢中书省,废丞相,宰相制度遂废。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汉代门阀的力量,无论在经济上、社会上、政治上都充分地表现出他们的优势。……他们凭藉祖先的余荫,不但垄断官吏选举之权,凡州郡掌管中正的官吏,都非由他们中择人任用不可……”这反映的社会深层次问题是
A.九品中正制的发展
B.土地兼并的加剧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门阀世家的壮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解题关键是“社会深层次问题”。材料是A和D的表现,不是“深层次问题”,材料与C无关,一般认定是土地问题才是“社会深层次问题”。故答案为B。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经济政策?土地兼并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