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12分)近年,“中国模式”“中国道路”或“中国经验”成为国内外学界、政界热议的课题之一。中国的政治制度在传承借鉴中发展。阅读材料:
材料一 黄仁宇曾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独裁。这一说法,用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二 有人说:“……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
材料三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摘编自《民主与民生:党的十六大以经验与启示述评》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独裁”的观点。“政府由一个皇帝独裁”给中国社会发展带什么深远影响?(4分)
(2)你是否同意材料二中的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3分)
(3)据材料三说明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的框架是什么?“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又说明了什么?(5分)
参考答案: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军机处。影响:形成了极端君主专制,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4分)
不同意。(1分)
理由: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以美国共和政体为范本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大大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实现了中国20世纪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2分)
框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4分)
说明:民主政治要注重民生和符合国情(或者既要从历史传统中继承合理的成分,也要借鉴西方民主制度的优秀部分)。(1分)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政府由一个皇帝独裁”的观点结合明清时期的史实来分析,可得出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第二小问影响从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导致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来分析,可概括出形成了极端君主专制,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民主制度的一些原则曾给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极大的借鉴,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远影响,因此不同意题干观点,理由可结合中华民国成立之初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史实及其意义来说明,如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以美国共和政体为范本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大大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实现了中国20世纪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3)第一小问“特殊的民主”方式的框架依据所学知识,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成就来分析,可得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第二小问“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说明民主政治的建设要符合国情,既要从历史传统中继承合理的成分,也要借鉴西方民主制度的优秀部分。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制、军机处;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意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三大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示意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1 图2
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秦朝在中央设立“三公”实行分权和1787年美国“三权分立”实行分权的不同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参考答案:示例一:信息:“三公”是分相权,三公各自相互掣肘,互相制约便于皇帝专制集权。美国的“三权分立”是资产阶级近代民主共和制的运行方式,分权是避免集权专制。说明:秦朝是农耕经济、主导政治的是法家思想;美国是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经济)、主导政治的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6分)
示例二:信息:同样是分权,服务的对象和效果是不一样的。说明:秦朝是君主专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权力是皇帝赋予的,一切权力由皇帝制约;美国是资本主义共和制,权力是公民赋予的,一切权利受宪法制约。(6分)
本题解析:此题要求学生的能力非常高,首先要审对、审好题目要求,然后是对比材料内容提取相关信息,最后通是整理成文。此题可以从两种分权的形式入手提取信息,也可以从两者的影响与实质内容入手来分析。主要点要回答出二者在政体上的不同及分权的实质的本质区别。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公九卿制度;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中国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不包括
A.推动两伊战争等重大地区冲突的公正、合理的解决
B.重视维和领域的工作,派军队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C.参与裁军问题的审议和谈判工作
D.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承诺人民币不贬值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承诺人民币不贬值,为缓解东盟经济危机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是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的表现,不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秦始皇是如何在中央和地方“设职授官”的,(2分)并指出“政治权力等级世袭”是指什么政治制度?(2分)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2)据材料二,唐太宗对丞相的态度是怎样的?(2分)为此设置了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2分)
材料三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2分)
参考答案:(1)设职授官: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推行郡县制,亲自任免郡县长官。(2分)制度:西周分封制。(2分)
(2)态度:设宰相筹划大事,以弥补君主的不足。(2分)政治运行机制:实行三省六部制。(2分)
(3)明太祖认为:丞相制度是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之一。后世丞相多为小人,专权乱政,威胁到君主的统治。(2分)
(4)趋势:相权渐趋衰落,皇权日益强化。(2分)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基础知识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在中央设丞相、 御史大夫 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 负责管理全国军务。在地方推行 郡县制,废除分封制。
(2)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可知唐太宗主张设宰相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参与决策,有助于减少皇帝独断失误。根据所学内容得知唐代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既让宰相参与政务,又能保证皇权。作为英明的君主,唐太宗在保证皇权稳固的同时,希望在宰相的协助下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3)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依据材料“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事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
(4)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阐述和论证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一三公九卿制、材料二的三省六部制和材料三的废除丞相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秦朝到明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皇帝权力越来越大,丞相的权力削弱,并最终被废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不断加强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有人统计,洪武十七年9月14日到21日,朱元璋平均每天要批阅200多个报告,处理400多件事,真可以说是日理万机。朱元璋的忙碌和他采取的哪项措施直接相关?
A.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B.实行八股取士
C.组建特务机构
D.废除行中书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