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3-16 09:19:47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最早由郡县两级转变成州郡县三级是在 A.西汉 B.东汉初 C.东汉末 D.隋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行政区划由两级变成三级是由于在西汉武帝时设立的州刺史后来逐步增添了行政权和军权,到东汉末年,才逐渐演变为地方行政区。而隋朝因地方行政机构重叠,废除郡级,形成州县两级。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如图所示,明朝政府废中书省和丞相,分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其目的是
 A.提高办事效率 B.扩大统治基础 C.加强君主专制 D.增强六部职能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明初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威胁皇权,明太祖废丞相,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后设内阁但不能统领六部百司,诸事尽听皇帝,这使得君主专制空前强化。C项符合题意,其他几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明朝内阁制和六部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22分)在人生的旅途中,家是你永恒的港湾;在社会的纷争中,家是你永恒的坚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 ——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 材料二 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材料三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4分)结合所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根本目的。(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中国传统家庭制度面临怎样的挑战。(2分)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分析传统家庭制度面临挑战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改变传统家庭生活模式的主要因素,(2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家庭观念在近代发生了哪些积极的变化?(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扼要说明家庭变革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2分)
参考答案: (1)基本特征:以血缘为基础,累世同居,家庭关系和睦;共同生产,共同享有财产。(4分)主要目的: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2分) (2)问题:传统家庭制度遭到批判(2分) 原因: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和政治运动对封建专制的冲击,改变了人们的传统家庭观念;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动摇了传统大家庭制度的经济基础;西方思想文明的影响(6分) (3)因素:机器大工厂的出现和发展,生产劳动和家庭分离。(2分)社会变化:婚姻自主,男女平等,家庭民主等等。(4分) (4)关系:社会发展推动家庭变革,良性的家庭变革有利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2分)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六世同居”“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同耕共食”“男耕女织,不分彼此”“不曾折箸争吵过” 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再从封建统治者的角度分析主要目的: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 (2)根据材料信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 “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指出挑战。注意材料中时间“20世纪初”,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原因: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和政治运动对封建专制的冲击,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方思想文明的影响。 (3)注意材料中信息“工厂”,是工业革命时代工业化的产物,由此得出机器大工厂的出现和发展,再结合材料信息“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 得出生产劳动和家庭分离。结合所学知识,社会发展如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等推动婚姻自主,男女平等,家庭民主等等。 (4)综合上述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可以得出家庭变革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社会发展推动家庭变革,良性的家庭变革有利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维新变法思想 、新文化运动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皇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九卿 (一) 皇帝 门下省 尚书省 中书省 工部 刑部 兵部 礼部 户部 吏部 (二) 材料二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摘自《旧唐书》 材料三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自《皇明祖训》 请回答: (1)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中央官制的设置有何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状况?为此,北宋统治者是从哪些方面加以解决的?(4分) (3)据材料三分析明太祖是如何认识丞相作用的?为解决这一问题,他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4)综合上述内容,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2分)
参考答案:(1)变化:由秦朝三公九卿制变为隋唐三省六部制。(2分)影响: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2分) (2)状况: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解决: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2分) 结果:诸侯王不断叛乱,以“七国之乱”最为突出(1分) 措施:实行“推恩令”(1分) (3)认识: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措施:废丞相,六部直属皇帝。(4分) (4)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削弱;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直至被取消。(2分)
本题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根据图表判断图一为秦朝三公九卿制,图二为隋唐三省六部制,变化产生的影响可根据三省六部制的意义解决。 第(2)问,材料二中“擅自署置”“实非王臣”可以看出地方藩主权力很大,中央难以控制;由“ 《旧唐书》”判断为唐代,得出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现象。北宋解决联系所学知识。 第(3)问,从材料中“不旋踵而亡”、“专权乱政”、“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体现了丞相的危害。措施联系所学知识。 第(4)问注意联系材料归类,材料一,三体现中央机构的演变,材料二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政治主干知识,历史识记知识主要是不同朝代的措施,能力要求主要是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难点在古文的阅读理解。还可以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评价等。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列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秦朝建立三省六部制 B.汉代废除宰相制 C.唐代开始建立监察制度 D.清朝设立军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