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1990年代中期形成的“反日教育”给中国反日言行以很大影响,中国曾形成了爱国主义教育,抗日教育,反日教育。中国形成严重的反日倾向最早可能在下列历史那个时期
A.19世纪80年代中期
B.20世纪10年代中期
C.20世纪30年代初期
D.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这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民众自发地掀起了抵制日货运动,反日倾向在中国广泛传播;此后又相继发生了五四运动中的反日游行和罢工斗争,1931年日本在中国东北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此后中国开始了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所以中国最早形成严重的反日倾向是在20世纪10年代中期,答案选B,A项中国尚未出现反日倾向, C D两项均晚于B项。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 )
A.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B.“民主与科学”逐步深入人心
C.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D.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该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辨析能力。题干强调“‘新’发展……体现”,题项列出了“体现”内容;经分析可知,A项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B项“民主与科学”逐步深入人心是在新文化运动中发生的;C项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是“新发展的体现” D项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与题干联系不大。故此题选C项。
考点: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内容
点评:除了要关注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外,还要注意新文化运动到底新在何处,主要由以下几点: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新,首先在于其指导思想新;其次,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新,在于其内容新;第三,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新,在于其形式的新;第四,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新,在于其产生的历史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观察下边油画,判断画中所描绘的是

A.希腊时代的城邦
B.复兴后的城市
C.中世纪的庄园
D.工业革命前的乡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所描绘的马耕方式和农人、城堡等可以推断是中世纪的庄园。
考点:中世纪西欧?庄园和城市?中世纪庄园。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洛克认为君主立宪制是最好的政体,权力分配上“立法权和执行权该由不同的人员行使”“而如果执行权和对外权掌握在可以各自行动的人的手里,这就会使公共的力量处在不同的支配之下,迟早总会导致纷乱和灾祸。”由此可见,他认为
A.三项权力应该由三种不同的人掌握
B.国王只能掌握执行权
C.执行权和对外权应该由国王掌握
D.立法权和对外权可以由一人掌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一份杂志强调要“去遗传的科举思想,进于现世的科学思想;去主观的武断思想,进于客观的怀疑思想”。这份杂志最有可能出现于( )
A.洋务运动中
B.戊戌变法中
C.辛亥革命中
D.新文化运动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由“去科举……进科学”等信息,可知这是在新文化运动中宣传的思想。联系史实可知,在洋务运动中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戊戌变法中提倡的是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辛亥革命只能够提倡的是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故此题选D项
考点: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
点评:此题为程度型选择题(最佳选择题),题目特点: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他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处于次要地位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要”、“主要”、“根本”等表示程度的副词或形容词。题目解法: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题干与选项之间不是一种正、误关系或有、无关系,而是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最佳”标准,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