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1950年到1952年,中国先后与苏联和东欧各国达成了交换留学生协议并陆续开始执行。据教育部统计,1950—1963年间总共派出留学生9594人。分布于苏(8357人)、东欧(共925人:东德273,捷克238,波兰160,匈牙利88,罗马尼亚75,保加利亚68,阿尔巴尼亚23、西欧和亚洲各国17人。
——《百年接力留学潮》
材料二?从1979年到2000年,仅由中国教育部门派出的留学生就达45.77万人,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20万、日本5.5万、加拿大3.8万、英国3.65万、德国2.6万、澳大利亚1.78万、法国1.63万、俄罗斯1.18万。此外,还有大批青年通过亲友和其他渠道出国留学,未包括在教育部门的统计数据之内(煮酒论史)
——《百年接力留学潮》
材料三?据统计: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成立,首批院士96人,留学专家46名,占48%。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3名受奖者中21名是归国学者。
——《百年接力留学潮》
回答:(1)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末以来,我国先后两次大规模组织留学教育,形成了中国近代以来第9带和第10代留学教育的高潮。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扼要分析出现以上留学高潮的原因。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上述两个时期留学主要目的地不同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有关史实,评价留学教育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科技落后,恢复经济和进行工业化建设急需大量人才。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教育被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建国之初,主要以苏联、东欧国家为主。原因: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敌视政策;中国和苏联东欧国家同属社会主义阵营;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70年代末以来,主要以西方国家为主。原因:西方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显著改善;中国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政策。
(3)留学教育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促进了中外交流,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本题解析:本试题以中国不同时期留学生情况为主线展开。注意其出现的原因、影响等要结合不同时期中国社会的不同情况加以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以下是有关联合国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A.安全理事会任何一个理事国均拥有否决权
B.联合国的决议必需经全体会员国一致通过
C.联合国大会有权采取行动以维持国际和平
D.联合国的成员几乎包括世界上所有的国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联合国只有常任理事国才能行使否决权,联合国的决议由联合国全体成员国投票决定,大部分只要获得参与投票(即排除那些未投票或投弃权票的成员国)的半数以上成员国的支持即获得通过。但是 “重要问题之决议”,则需要获得参与投票的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国的支持才可通过,不需要全体会员国一致通过。联合国安理会才有权力可以采取行动以维持国际和平。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结构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逐步转型,作为社会转型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生活和习俗,在力度和深度上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迁。请结合相关知识完成:
(1)近代中国人物质生活的变化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请简要分析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1)近代中国人物质生活的变化主要反映在衣食住行等方面。①“衣”: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提倡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②“食”:西式的糖、烟、酒和饮料传入后,也逐渐为普通百姓所接受。③“住”:沿海大城市里,由于西方侨民增多,西式住宅不断增加,一些买办、资本家纷纷仿造。④“行”:随着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电车的引进,中国的交通方式开始发生质的变革。
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反映在婚丧嫁娶和社交礼仪上。①“婚丧嫁娶”:戊戌变法后,在大城市里,新一代知识分子,特别是走向社会的女青年,改变了传统婚姻习俗,倡导婚姻自由。②“社交礼仪”:那时的社交礼仪,逐渐采取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等级界限鲜明的跪拜礼。
(2)①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②维新思潮、革命思潮的推动。
本题解析:近代中国人物质生活的变化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从“衣食住行”和风俗变化方面思考即可。而对原因的分析,则要从社会环境及相应的历史推动事件考虑。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使欧洲一体化进程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它表明欧共体朝着一个经济、政治、外交和安全等多种职能兼备的联合体方向发展,使欧洲发展局势“脱胎换骨”。“脱胎换骨”的含义是指
A.接受“关贸总协定”
B.欧洲在世界上独占鳌头
C.已经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D.由经济联合向政治联合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材料“它表明欧共体朝着一个经济、政治、个交和安全等多种职能兼备的联合体方向发展”可知,欧盟的建立,由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发展,D项正确;欧盟建立前已接受关贸总协定,A项排除;欧盟是一个经济区域集团,是世界一支强大的力量,但“独占大鳌头”说法错误,B项排除;C项“已经摆脱”说法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苏格拉底说:“善人总是相似的,也是彼此友好的”;“没有人会愿意干恶事,或干他自己认为是恶的恶事。人的本性,决非弃善从恶”。与上述思想比较相近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孟子
B.荀子
C.韩非子
D.吕不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材料“善人总是相似的,也是彼此友好的”、 “没有人会愿意干恶事”等可以看出苏格拉底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这和孟子的观点类似,孟子提出人性善论。故选A。荀子主张性恶论。吕不韦和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主张严刑峻法治理天下,也是主张性恶论。因而BCD均错误。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战国百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是考试的重点。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战国百家思想出现的背景和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