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根据史料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A项是教育思想,B项是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的思想,D项是孟子的民本思想,均不符合题干内容。失火后“问人”“不问马”,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互相爱护的思想,即爱人的思想,也即“仁”的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这一变化的出现是由于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宋明理学出现的背景。根据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战乱,儒家思想对人民的束缚减弱,此时佛教思想和道教思想都得到很大的发展,冲击了儒家思想,唐代的时候三教并行的措施,推动了理学的产生。所以答案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背景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四 夫治天卞犹曳大木焉,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其实质是什么?(4分)
(2)材料二又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与材料一相比有何进步性?(4分)
(3)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基本政治观点。这一主张有何进步性?(4分)
(4)据材料四概括黄宗羲提出的限制君权的具体办法。(4分)
(5)材料三、四与材料一相比,政治思想有何变化?导致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4分)
参考答案:(1)君权神授(2分)实质:为皇权披上神圣外衣,巩固封建统治秩序。(2分)
(2)君权天制(天人感应)。(2分)进步性:警戒皇帝,限制君权。(2分)
(3)“天下为主君为客”,或: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分)进步性: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对后世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作用。(2分)
(4)君臣平等共治;置相,用相权牵制、分割君权;以“学校”作为舆论监督的民主场所。(4分)
(5)由君主专权到限制君权,君臣之间由主奴关系到君臣平等。(2分)原因:明代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腐朽性进一步暴露;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民主思想萌生。(2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由材料“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分析归纳并依据教材知识,就可以得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的实质。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由材料“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分析归纳并依据教材知识,就可以得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与材料一相比的进步性:警戒皇帝,限制君权。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由材料“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概括材料三中黄宗羲的基本政治主张是天下为主君为客,据所学知识,这一主张的进步性有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对后世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作用。
(4)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由材料“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可以概括出黄宗羲提出的限制君权的具体办法:君臣平等共治;置相,用相权牵制、分割君权;以“学校”作为舆论监督的民主场所。
(5)材料三、四与材料一相比,政治思想变化的表现有:由君主专权到限制君权,君臣之间由主奴关系到君臣平等。这一思想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明代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腐朽性进一步暴露;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民主思想萌生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个“胜利”指的是
A.法家思想是新儒学的核心
B.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
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奉为官方教义,形成了思想专制局面,这与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如出一辙。所以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哪一史实与下图这一著名古迹直接相关?
A.张骞通西域
B.甘英出使大秦
C.佛教传入中国
D.文成公文入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图中“白马寺”可知“寺”是佛教建筑。这一建筑是东汉明帝派人去西域求佛法,用两匹白马驮来佛经,为纪念这个事情,在洛阳修的。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家学说受到佛教冲击。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古代中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