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60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成帝建始元年……大风从西北起,云气赤黄,四塞天下,终日夜下著地者黄土尘也。 ——《汉书·五行志》 从现有的资料看,西汉400年间,沙尘暴的记录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 据正史的明确记载,两晋155年间,“黄雾四塞”一类异常天气的记载就有8次之多,平均19.37年一次。……唐代289年间,沙尘暴共25次,平均11.56年一次。 ——王子今《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
?
|
图中的箭头和弧形虚线表示农耕活动扩展的方向和范围。地图摘自邹逸麟主编《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1)依据材料一图文资料,分析说明中国古代历史上沙尘暴发生的趋势以及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7分)
河西走廊在绿洲历史时期水草丰美,是来往于中原和西域之间的交通要道。早在公元前2世纪,人们就在这个地区进行屯垦,政府为保护道路畅通置酒泉、张掖、武威、敦煌等郡。唐代在此地置凉州(武威)、甘州(张掖)、瓜州(安西东南)、沙州(敦煌)。故《资治通鉴》称这里是“闾阎(民居)相望,桑麻翳野。”但唐宋以后,由于滥伐山林和战争摧残,植被受到极大破坏。元明清时期,大量人口在此地垦殖,再加上干旱少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风沙横行,许多绿洲最终成为沙地。随着河西走廊自然环境的恶化,它的经济地位大大下降。
?
|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中图文资料,分析河西走廊在唐宋前后历史地位的变化及原因。(9分)举例说明该地区在汉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趋势:汉朝时出现了严重沙尘暴的记载。(1分)汉以后的历朝历代,沙尘暴出现的频率呈现增加的趋势。(2分)
原因:农耕活动向北部和西部扩展,(2分)导致了植被和生态环境的破坏。(2分)
(2)变化及原因:唐宋前: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1分)原因在于自然环境良好,初期的开发促进了当地经济繁荣,政府设郡县管辖,修长城等以保障商路畅通。(4分)唐宋后:因为过度垦殖、滥伐山林以及战争的破坏,导致自然环境的恶化,(3分)丝绸之路的中枢作用日渐消失。(1分)
作用:中国的养蚕缫丝技术、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通过河西走廊西传;(3分)佛教也通过河西走廊传入中国。(1分)
本题解析:本题是政史地相结合的综合题。第三问从历史的角度考查了沙尘暴及其产生的原因。第四问考查了河西走廊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由于环境的破坏对其发展的影响,进而使大家理解和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13年3月18日上午,安徽首个省级“菜篮子工程”——合肥徽商大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正式对外开门营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政府倡导发动“菜篮子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
A.促进农村蔬菜生产
B.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C.促进城镇居民的消费
D.进一步提高饮食水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考查记忆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菜篮子工程”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国人的饮食水平,因此D正确。A不仅是蔬菜生产 B项2013年时,我国的温饱问题已解决,C项不全面。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2分)中国政府和人民要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果把19世纪中叶以来二百年历史联系起来,我们清楚地看到,对现代化的执著追求是贯穿这一历史阶段的一条基本线索,是先进的中国人锲而不舍的目标。
(1)结合史实说明,19世纪最后20年,中国在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救民道路上有何变化?(2分)
(2)20世纪最初20年,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进步趋势?(5分)
(3)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出现了哪些新变化?(5分)
参考答案:(1)由学习西方技术,进行洋务运动到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开展戊戌变法运动。(2分)
(2) 政治:由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转变。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思想文化:提倡科学和民主的新文化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传播。(5分)
(3)政治:停止“阶级斗争为纲”,拨乱反正,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经济: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
思想: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邓小平理论。(5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近代以来近代化发展的历程。其中第一问主要考查19世纪末向西方学习方面中国人由器物到制度的变化。第二问主要考查20世纪初中国社会出现的进步趋势,要求学生回答:政治上中华民国建立,专制向民主转变;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短暂的春天”;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兴起并逐渐传播马克思主义。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灯。"对这一原则认识的主要依据是它
A.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消除了世界各国问的矛盾
D.超越了意识形态的界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评价,该原则超越了国家意识形态,成为后来国际社会上处理过于国之间的基本原则,即可得出D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见下表新旧婚礼情况对照表,分析出现其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旧式婚礼情况
| 新式婚礼情况
|
1.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2.问名(互问庚贴卜之) 3.会亲(即订婚) 4.请期(男家备糕点、请柬,说明迎娶日期及各种注意事项) 5.纳采(男家备礼纳之女家,俗称“过大礼”“恭迎娶”) 6.过妆(送嫁妆) 7.娶亲 8.回门
| 1.自由恋爱 2.订婚 3.婚礼: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依次入席;证婚人宣读婚书;证婚人、介绍人与新人各盖印章,新郎、新娘交换饰物;行三鞠躬礼;来宾贺词,各种答谢 A.受西方近代文明和民主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影响 B.开明知识分子主张改革传统婚姻制并逐渐在社会中形成主流 C.中国青年敢于身体力行,闯破旧传统牢笼 D.政府政策的规定
|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答案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生活习俗的变化的根本原因。近代中国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欧风美雨”的结果,故答案为A。而B、C、D三项不是根本原因。
马上分享给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