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有西方学者指出,传统中国是“一具涂着香料、裹着丝绸、写着象形文字的木乃伊,它的内部循环就如同一只冬眠鼠那样”。该学者认为
A.中国传统社会是停滞不前的
B.中国外表僵化内部充满活力
C.中国传统社会与埃及相类似
D.中华文明悠久灿烂并且连续不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一具涂着香料、裹着丝绸、写着象形文字的木乃伊,它的内部循环就如同一只冬眠鼠那样”这说明作者认为中国社会像冬眠一样说明中国社会变化缓慢,缺少活力。故此题应选A项
考点:中国古代农耕经济
点评: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材料解析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型的关键。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在宗法制的等级结构中,处于最底层的是
A.卿大夫
B.士
C.平民
D.奴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项“壮举”是指我国( )
A.1950年开始的扫盲教育
B.1986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
D.2001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2001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新中国的教育
点评:新中国的教育发展历程:①建国初期,开创基业,奠定了现代教育的基础,教育事业初具规模;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探索道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③“文革”期间,教育事业遭受挫折;④改革开放新时期,迎接挑战,各类教育取得辉煌成就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2010年5月,明代沉船南澳1号出水文物大批亮相,包括一批青花瓷器,这种制瓷技术最早出现在
A.南北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的主要 目的是
A.将东三省和内蒙古变为殖民地
B.把中国变成独占的殖民地
C.独占中国沿海的港湾和岛屿
D.支持袁世凯做皇帝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一战”后,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为了把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于1915年向袁世凯提出了“二十一条”。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