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九)
2019-03-16 09:34:32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下表体现了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演变,由此可以看出
时期
| 秦汉
| 魏晋南北朝
| 隋唐
| 宋金
| 元
| 明
| 清
| 高层政区
|
| 州
|
| 路
| 行省
| 布政使司
| 省
| 统县政区
| 郡
| 郡
| 州
| 州
| 路、府、州
| 府、直隶州
| 府、直隶州
| 县级政区
| 县
| 县
| 县
| 县
| 县
| 县
| 州、县
| A.中枢机构体系日趋严密 B.中央集权的逐渐加强 C.地方自主性不断增强 D.经济区域间联系加深
2、选择题 “此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挑选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此制的另一优点,在使应试者怀牒自举,公开竞选,可以免去汉代察举制必经地方政权之选择。”材料中的“此制” ( ) A.选拔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 B.人才由地方官考核后任命官职 C.发掘人才也埋没了其它方面的杰出人才 D.是一种公平、公正的用人制度
|
3、综合题 (2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都省)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某地方出了事,就由中央宰相府派一两个人去镇压,行省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 ……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并指出其渊源。(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县”设立的意义。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11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实施行省制的原因,并分析其得失。(6分)
4、选择题 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是地方政府服从中央政府的政策法令、地方官吏由中央政府任免的行政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西周分封制下的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所以分封制的实质就是中央集权制 B.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所以说中央集权制至迟出现于战国时期 C.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建立中央集权制,从此中国历史进入黑暗时代 D.中央集权制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不可能存在于商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
5、选择题 从7世纪至9世纪末,日本先后派遣13批遣唐使来到唐朝。有一次,日本遣唐使要考察唐朝的租庸调制,那么接待这些人的唐朝政府机构应该是
A.吏部和户部
B.礼部和户部
C.户部和工部
D.礼部和工部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