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这是一位中国女生2009年在德国学习期间的一封家书(部分):

造成柏林成为“多中心的城市”的历史原因是( )
A.德国国内民族矛盾激化
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2、判断题 (16分)一战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身处其中的中国外交也经历了发展与演化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刘胜湘《中国外交周期与外交转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后两个周期初中国外交政策的“战略性调整”,并说明这种调整“是……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8分)
材料二?人们总喜欢用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来称谓过去、现在或将来的世界格局。但这往往导致人们忽视这三种格局之间的复杂关系,把三者关系简单化……其实,所谓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一个时期、一个阶段内的主要力量格局或主要发展趋势,但这三种概念都是相对的,在某种情况下是可以并存的,看不到三者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甚至把三者相互对立起来,把三者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可能是片面的。
——叶自成《对中国多极化战略的厉史与理论反思》
(2)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二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逻辑清晰)(8分)
3、判断题 赫鲁晓夫曾对美国人演说“我们只不过存在了42年,再过7年,我们将达到美国同等水平。当我们赶上你们,从你们身边经过时,我们将向你们挥手。”该演说表达了赫鲁晓夫
A.为苏联的落后寻找原因,祈望美国放弃霸权政策
B.阐释苏联内政外交趋向,应对美国星球大战计划
C.描绘苏联发展愿景,取得与美国平等地位的愿望
D.自信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敌视美国的资本主义
4、判断题 2010年,世界告别了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开始进入第二个十年。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将进一步深入展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安全等各个领域都将在嬗变中呈现新的特点,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机制性变化。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其中不属于多强的是
[? ]
A.西欧
B.日本
C.中国
D.美国
5、判断题 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共同点是
A.都是由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B.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C.政治经济一体化集团
D.代表不同意识形态的大国集团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