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秦汉以
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1)秦汉时期,何人使“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2分)他对儒学发展做出怎样的贡献?(4分)
材料二?“孔教”本失灵之偶像,过去之化石……妄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1916年)
(2)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对“孔教”的基本态度及其目的。(6分)
材料三?尊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反孔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现在应科学地研究孔子、评价孔子。
——张岱年·老专家谈儒藏
(3)依据材料三的观点,你是如何看待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尊孔”与“反孔”现象?(4分)?
参考答案:(16分)
(1)人物:董仲舒。(2分)
贡献:吸收融合了先秦诸家学说,形成新儒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接受,儒学思想逐渐成为封建正统思想。(4分)
(2)态度:否定儒学(孔教),主张以西方民主思想取代之。(2分)
目的:反击尊孔复古逆流;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4分)
(3)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尊孔”与“反孔”现象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合理性;也有其片面性;应取其精华,辩证、全面地对待孔子及孔教。(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从积极的意义来看,主要是
A.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B.有利于规范社会等级秩序
C.有利于劳动人民反抗统治者的斗争
D.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孔子的“仁”的思想主要有“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积极意义在于“有利于调解与和谐社会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在一次讲话中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如内蒙古、广西、云南,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所以我们不采取这种办法。而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联邦制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
②民族聚居区都是要实行民族自治的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国情决定的 ?
④周恩来讲话是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A.③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联邦制不一定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所以②说法错误,再结合材料信息,③④说法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逐渐走向多极化。回答22、23题。

小题1:图4是1987年美国《时代》杂志封面的漫画。该图反映的是?
A.日本经济崛起,对美国态度强硬
B.资本主义国家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C.美国经济衰退,无力与日本抗衡
D.日本把发展经济放在首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