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信息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说明道家是在寻求自然的本源,理学家主张理是万物的本源,故二者均是探寻事物本原,故选择D项。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最早从理论上提出、最早从理论上否定、最早在实践上开创、最早在实践上完成否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分别是 ( )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早从理论上提出的是韩非子;最早从理论上否定的是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最早在实践上开创的是秦始皇;最早在实践上完成否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故A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权主义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 )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
③罗马法的基础 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希腊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独立自主,这是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故④正确;老子属于道家,其思想的特征之一就是小国寡民,故①正确。②中所说的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主要是关于国家治理的,与“小国寡民”无关,故排除;③罗马是一个地跨大洲的大国,罗马法诞生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更好地统治庞大的罗马,正好与“小国寡民”相反,故排除。因此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老子的小国寡民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方镇》中说:“唐之所以亡,由方镇之弱,非由方镇之强也。是故封建之弊,强弱吞并,天乎之政教有所不加;郡县之弊,疆场之害苦无已时。欲去两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则沿边之方镇乎!” 黄宗羲这段话的主要意图是
A.主张推行郡国并行制度
B.扩大地方权力,限制中央集权
C.深刻揭露君主专制的弊端
D.设方镇以克服郡县制度的弊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黄宗羲从限制君权出发,提出“复方镇”,把中央权利下放到方镇,这样可以既限制膨胀的君权,又可以防止割据之害。AC无从体现,D概括不全面,因此选B.
考点: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由于近几年来历史学科的试题特点主要是:选材于现实问题和重大问题,结合学科的主干设置新情景、新问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还将提供数据、图表等信息让考生进行分析判断,以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新增信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魏晋时期,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贵族名士崇尚无关国计民生的清谈,影响一代风气。人们痛陈其害:“何晏、王弼之罪,深于桀、纣。”今天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下列思想最接近习近平主席的是
A.程朱理学思想主张
B.陆九渊的心学思想
C.王阳明的心学主张
D.明末清初经世致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可知习近平主席倡导实干,反对空谈,所以D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经世致用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文学的主要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