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据美国《外交》季刊1995年冬季号载文指出,目前在世界上有20多个富国,有10多个新兴国家同富国的差距在缩小,还有140多个国家同富国的差距在继续扩大。这主要说明
[? ]
A.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
B.经济全球化导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在拉大
C.新兴国家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多元化、不均衡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本质
2、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计划的影响。(10分)
3、判断题 从地面迈向天空,继而迈向深空,迈向另外一个天体,我们可以离开自己栖息的摇篮,奔向原本陌生的宇宙空间,这是科学的力量、进步的阶梯、文明的标尺。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C.“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
4、判断题 元朝和明朝时曾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这说明了
A.儒家经典不再是科举考试内容
B.《五经正义》不再为儒学家重用
C.朱熹的学术地位远高于孔孟
D.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统治地位的确立
5、判断题 传统观点认为,中国近代以来,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进入,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农村的手工业迅速衰败,大量农民破产,但一些学者却提出不同的看法,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1875—1931年土布产量和用纱量
?年份
| 土布产量(百万匹)
| 土布用纱量(百万磅)
|
1875 1905 1919 1931
| ? 40.93 49.53 44.95 45.38
| ? 644.7 780.1 780.0 714.7
|
材料二:以手纺车和古老的投梭机而论,至少需要3人纺纱才能满足一架织机的原料需要,而且手纺纱的品质,一般不能达到16支以上。因此,在产量与质量两个方面,手纺车一直是手织业发展的障碍。
纱厂的建立,恰恰替手织业解除了这些障碍。它不独为手织业供应了足量的棉纱,使之无原料缺乏在虞,还为手织业制造了高细支棉纱,从而扩大了手织业的活动领域。
材料三:织户用了机纱以后,工效和质量都有所提高,这也是土布能与洋布争一日之短长的重要因素。
材料四:中国农村消费者对洋布向来不大感兴趣,而对土布情有独钟,问一个中国人为什么会这样,他会告诉你穷人穿土布的衣服是因为这类布可以穿到相当于外国布的三、四倍或者五倍时间长……是因为它在冬天更暖和。?——以上材料摘自马俊亚《江南地区传统社会经济的现代演变》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哪些现象可以证明近代以来中国农村的手工业并没有破产?(6分)
(2)结合材料说明近代以来中国农村手工业并没有破产的原因?(9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