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19世纪的蚌埠仅是个隶属于凤阳的偏远小镇,虽每逢集市,偶尔也有出售树木或木制家具的,但无人开设木行;1911年津浦铁路修成后,蚌埠一跃成为皖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当地的木竹商号鳞次栉比,成为著名的木竹集散地。这最能说明 ?
A.便利的交通是推动近代化的重要因素
B.当地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C.交通的发展促进了蚌埠自然经济的迅速解体
D.木竹市场的形成推动了当地的近代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在19世纪的时候,安徽的蚌埠还是一个小镇,但是在铁路开通后,很快发展成为了交通的枢纽,个中的变化,全是因为交通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故选A。B项未涉及;D项自然经济的情况也未涉及;材料只是说了形成了木材的市场,但是木材市场形成后是怎样推动近代化的材料也未涉及。
考点:近代交通发展的影响。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的意思。与此相关的近代交通与通讯的其它领域的变化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A.北伐战争失败
B.日军大规模侵华
C.西部急需开辟革命根据地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红军不怕远征难”,但“远征”毕竟很艰难,不是站不住脚,不可能跋涉“万水千山”,故应该选D。而当时民族危机还不十分严重,故B是不能选的;当时西部已有革命根据地,C也不能选;A项北伐战争明显错误。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二战后,联邦德国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共性原因,不包括
A.利用美国扶植
B.制定可行政策
C.发展教育、科技
D.利用战争机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二战后德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其中日本利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美国的军需订货刺激了经济的发展,而德国并没有利用到战争的机会,ABC项是二者的共性。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表是1927、1936年全国华商纱厂相关统计数据,导致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A.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B.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美国资本和商品大量输入中国市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927年到1936年是国民政府举行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民族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故选C。A项是在1912年之后;B项是在一战期间;D项是在解放战争时期。
考点: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点评:进入20世纪后,民族工业有两个快速发展阶段,一个是一战期间,主要是1912年到1919年间,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另一个是1927年之后的10年,国民政府推行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经济建设得到快速发展阶段。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历史学者指出:「公元十世纪以前,黄河的水流基本上安稳而平静,而东汉至唐末,仅有四十个年分有决溢的记载;但唐末至近代,黄河大小决溢达一千五百余次,不再是一条安稳平静的大河。」从宏观的角度看,有关黄河的变化,下列解释何者妥适?
A.古代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森林、草原比较完整。唐代以后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B.唐代以后,历史重心往东移,关中地区的水利工程荒废,逐渐淤塞,泥沙集于黄河
C.安史之乱后,南方各方面的发展均超过北方,水利工程集中于南方,黄河已遭遗忘
D.宋金以黄河为界,争战不已,元末动乱亦以黄河两岸战火最烈,水利设施严重毁损
E.黄河的决堤是因农民与水争田,不断在河边修筑围田、圩田,破坏自然生态的结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东移至洛阳、开封等地;C安史之乱后还没有,到南宋时才是;D宋金是以淮河为界;E围田、圩田是修筑在江浙和两湖一带,与黄河无关。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