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60年尼克松曾说:“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备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1971年尼克松说:“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尼克松前后态度的变化说明
①“二战”后初期美国对中国采取遏制和孤立政策是正确的
②美国要主动采取行动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
③美国以自身利益得失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出发点
④中国在国际事务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 材料:

(图一: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图二:1757年后,清朝只允许外国人在广州一地进行贸易,图为当时的贸易场景。)
(图三:近代通商口岸开放)

(图四:《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图五: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图六:新时期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上述六幅图片所体现的外交政策或方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我国为什么实施图四和图五所反映的那种外交政策?
(3)图一至图六客观地反映了百年来中国外交的风雨历程,你从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参考答案:
(1)图一:重视对外交往;图二:闭关锁国政策;图三:被迫开放;图四:“一边倒”方针;图五:中美结束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图六:对外开放政策。
(2)图四:新中国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孤立、包围、封锁;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社会主义苏联的强大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态度;加强中苏人民的友谊是促进经济恢复与发展的需要。 图五:美国在亚洲具有明显的战略收缩和保守倾向;改善中国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3)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坚持独立自主、对外开放,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它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演变,进而理解弱国无外交。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张旭小组正在讨论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结题报告,他们提到“亚非会议”、“不结盟运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等关键词。据此判断,他们的研究课题应该是
[? ]
A.亚非拉国家的联盟
B.第三世界的崛起
C.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两极格局的瓦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的退回。这表明新中国
A.合法性得到美国承认
B.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
C.拒绝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
D.不承认美国与国民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他以“总领事”身份写信,采用以前的身份和地位,中国政府当然不承认,因为实行的是“另起炉灶”政策,所以D正确,ABC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10年4月7日晚,由中国文化部和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主办的纪念中印建交60周年2010年印度节开幕式演出《最后的祝福》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1953年12月,周恩来首次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
[? ]
A.求同存异的方针
B.一国两制的设想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边倒的方针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