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二战”结束以来,世界格局经历了由两极对峙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演变。中国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外交政策,取得了重大外交成果。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应对“二战”后两极分化的世界格局,新中国成立初期采取了怎样的外交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外交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对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提高,“中国威胁论”在某些国家甚嚣尘上。试结合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活动,评论这种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成果: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影响: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中国积极参加和推动联合国的重大活动,如维和、裁军等;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促进经合组织的健康发展;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维护了世界和平,促进了共同发展。“中国威胁论”或者出于担心中国强大的心态,曲解了中国和平发展的目的;或者出于遏制中国的用心,片面夸大了中国的影响和作用。“中国威胁论”是一种错误的言论,不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该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如果这些原則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干涉內政的威协和对于侵略干涉內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3集
材料二

乔冠华的笑
材料三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各种区域性、洲际性的合作组织空前活跃。
——江泽民在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这些原则”是指什么?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在此原则下,有哪些重大的外交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的照片中为什么开怀大笑?此事有何重大意义?第二年,我国在外交方面又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列举新世纪以来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及万隆会议。
(2)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意义: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重大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美关系缓和及中日邦交正常化。
(3)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这是由中国领导创立的国际组织。2001年,它的成立,标志着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的诞生。”这段话描述的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
B.亚太经合组织
C.上海合作组织?
D.东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同年12月18日,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当时毛泽东主张改善中美关系意在
①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条件 ②缓和中美关系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④打破与大多数西方国家外交的僵局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对《纽约每日新闻》发表谈话时说:“我愿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以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依照联合国宪章,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有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海盗。”
? 材料二 1960年12月,一贯强烈反共的尼克松在同肯尼迪竞选总统时说:“我们(对中国)的态度不应该太过僵硬,我们不应对一个有六亿人的政府,保持永久不予承认的态度。”1968年大选时,尼克松又说:“时间已经到来,我们必须掌握中国的现实了”。
? 材料三 1971年5月15日,尼克松在电台广播《公告》时说:“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我谋求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新的关系的行动不会以牺牲我们的老朋友的利益为代价,这个行动不是针对任何其他国家的。” 材料四 1989年邓小平会见尼克松时说:“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2年,二十多年间,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在您担任总统的时候,改变了这个状况。我非常赞赏您的看法,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以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区别……,我知道您是反对共产主义的,而我是共产主义者。”
请回答:
(1)材料一至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反对给共产党中国以外交承认”,“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中,尼克松的言论说明了什么问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尼克松对新中国的态度有何变化?为何发生这一变化?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说明1949—1972年,中美关系由敌对转向缓和,并实现关系正常化。
(2)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美国对新生的民主国家加以遏制。
(3)美国对中国的强硬态度有所改变,但没有放弃控制中的企图。
(4)态度由以前的反对.孤立转为要求改善。原因: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地位,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国寻求改善中美关系。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