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管仲主张是既要重农又要重商,认为商业发展有利于农业发展,“主张重农抑商、重本抑末”也就是属于对这些思想的理解不正确的,所以本题答案就是D。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上述情况从一个角度说明(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东方小农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他们在思想上信奉皇权主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权主义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下图场景的是
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
B.三市在道东。”
C.“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D.“千竹夜市喧冶”;“蛮声喧夜市。”
E.“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上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述了北宋东京汴河两岸的繁荣景象。北宋时期,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A项对市有严格的限制,是在宋代之前,与时间不符;B项江淮地区草市(即城郊和乡村的集市)普遍和C项夜市出现都与图片的场景不一致。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宋代商业的发展和市的变迁
点评:宋朝之前,县治以上的城市,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与居民区坊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这种对市严格的空间、时间的限制,到北宋时被打破。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整体寓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由此可以得出
A.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
B.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
C.重农抑商一直是中国传统农业政策
D.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从题干材料的表述来看,殷墟甲骨文中记载了春夏秋冬作物生长的情况,故D项正确;甲骨文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排除A项;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原始社会,故B项错误;战国以后,中国才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故C项错误。所以应选D。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商周时期的农业活动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英文单词CHINA是瓷器的意思,读音来自“昌南”的读音,昌南镇即被称为瓷都的景德镇。古代中国的制瓷业特别发达,世界领先,因此瓷器成为中华文明的标志。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制瓷业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汉时期我国的瓷器制作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B 宋代的制瓷技艺大放异彩,涌现出一批名窑。
C 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
D 明代中后期烧制出多种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项错误,在东汉时期最早出现了青瓷而不是西汉时期,故选A。我国制瓷业在宋代的制瓷技艺大放异彩,涌现出一批名窑。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明代中后期烧制出多种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因此BCD项均正确。
考点:古代的手工业:制瓷业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我国的制瓷业的成就。制瓷业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的手工业门类,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瓷器,南北朝时期的到发展。最容易考到的是景德镇的瓷器、元代的青花瓷、明清之际的粉彩和珐琅彩等。瓷器在我国的对外交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古代史》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