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1937年后,苏联的农村生产资料状况主要是( )
A.农民私有
B.集体所有
C.全民所有
D.社会所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给出了提示性时间——1937年,联系史实,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逐渐掌握国家权力,建立了高 度计划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在农业经济领域的措施是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这种农庄是集体所有,到1937年,苏联90%的农户加入了集体农庄,所有此题答案为B。
考点: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和识记能力,学生要在准确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两项政策进行深入比较,选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勃列日涅夫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其根本目的是
[? ]
A.成为超级大国
B.增强综合国力
C.增强国力和军事力量,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D.以重工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从下表中可以得到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1951——1965年苏联的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单位:%

[? ]
A、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B、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缓慢
C、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D、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面是苏联(俄)农业发展统计表(部分),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农业集体化推动了苏联(俄)农业的发展
B.苏联(俄)农业发展超过了工业
C.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联(俄)农业发展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取代原来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1921-1925年,苏俄的粮食作物耕种面积、粮食作物产量都持续增长,说明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俄农业的发展,C项正确;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开始于1928年,排除A项;B项中的工业发展材料无法体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终止,D项与材料时间不符。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这是对苏联一位政治家的评价,这位政治家的“蛮干”主要表现在
[?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开展种植玉米运动
C.实现农业全盘集体化
D.实施经济“加速战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