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依据所学,古代中国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是中央权力越来越集中,地方权力越来越小,中央对地方的可知越来越严密;同时,中央对边远地区的控制也逐渐完善严密,如清时对西藏等的管辖。分析选项,A、C、D均符合史实;B表述错误。所以应选B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旧唐书·元万顷传》记载:“朝廷疑议及百司表疏,皆密令万顷等参决,以分宰相之权。时人谓‘北门学士’”。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皆密令万顷等参决,以分宰相之权”的信息可以看出北门学士分割了宰相的决策权,从而加强了皇权,故C项正确;ABD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的集权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为对辽阔的地域实行有效的控制和治理,元政府决定实行
A.郡国并行制度
B.行省制度
C.内阁六部制度
D.联邦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元代地域辽阔,在地方管理上实行行省制度,答案选B,A 出现在汉代,C同行于明清时期, D项不符合中国地方管理的实际。
考点:元代的行省制度
点评:元代的行省制度是一种先进的地方管理制度,他是在秦汉时期的郡县制基础上发展而来,即由原来的以郡统县的二级管理模式转变为以行省统州或府,以州或府统县的三级管理模式。这种增加了的层级模式起到了强化中央集权的作用,对中国以后的地方管理模式产生深远影响,直至今日省县模式还在延续。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各组史实中,能够体现中央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因俗而治”的是
①唐朝在东突厥故地设立都督府 ②明朝在西南实施“改土归流”
③明朝在西藏建立僧官制度 ④清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考查古代民族自治制度。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中央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因俗而治”等有效信息限定词。其中的“因俗而治”就是当今提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中的“改土归流”,自明代中叶以后便逐步开始。它是在土官与封建王朝的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产生的。政府派遣流官代替土官,排除。④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正确选项为A。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其积极作用主要在于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削弱了专制皇权
C.通过分工与制约,提高了工作效率
D.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政治清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不属于地方行政区划,因此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之说错误,排除A;三省长官均是宰相,因此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排除B;科举制的实行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政治清明,不符合三省六部的作用,排除D;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三省六部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第二次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