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人民日报》曾经有这样的报道:“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记录”;“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与此报道相关的是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改革开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大跃进”运动在生产发展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导致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材料中“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正是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盛行的表现。故选B。
点评:“大跃进”运动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从《宋史》中出现的以下人物名字,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焦守节(卷261)、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赵安仁(卷287)、钱端礼(卷385)、张忠恕(卷409)。
A.佛学
B.道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守节、克让、从信、安仁、端礼、忠恕”可判断与儒家思想有关,故可排除A、B两项;再由人物名字的出处《宋史》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概括材料反映的观点。
(2)评价上述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举例(举例,不限中外、古今)予以论证说明。
参考答案:
(1)老子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
(2)第一层次?单一观点:
观点一:观点正确,统治者应该无为而治;或统治者无为有利,有为有害。
论证:
例秦始皇暴政导致天下大乱、最终亡国。这种暴政之“为”就应“无为”。
论证如能延伸到评价:对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立功理论依据;或一定程度上起到警醒、约束统治者;。
观点二:观点错误,统治者应该有为而治
论证:
例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
或李冰兴修都江堰,奠定成都平原天府之国的基础,泽被后世。
论证如能延伸到评价:是一种试图退回到“小国寡民”状态的消极思想;或反对社会进步。
第二层次?
观点一:复合型观点(辩证性观点):观点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历史环境下,统治者的有为、无为,发挥的作用不同。?
统治者有为有利:
例秦国蜀守李冰修都江堰之“为”,为川蜀成为天府之国奠定基础,影响至今。这种“为”“当为”。
统治者有为有害:
例秦始皇暴政导致天下大乱、最终亡国。这种暴政之“为”就应“无为”。
观点二:统治者同一作为具有有害或有利两种作用。
例:隋炀帝修大运河。有害:苦役百姓,激化矛盾。
有利: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本题解析:
(1)从必修三的课本中学到了老子的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2)从学过的知识中结合老子政治上的无为而治,主要是要从无为而治的内涵上去理解,答案不拘泥,不过必须有论有据才完整。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的重要意义在于:?(?)
A.双方平等协商,提供了处理领土争端的范例
B.收回了尼布楚等地的主权
C.是清朝军事胜利后的又一重大胜利
D.用法律手段维护了领土主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当时一般人都认为,西方是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理想的社会模式。以致在当时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尚,谁就是文明、开化的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此文中的“当时”应该是指
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
D.20世纪初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反映了反对传统旧俗、接受西方生活习俗成为社会时尚,原因主要受到辛亥革命的影响,民主共和、平等自由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故文中的“当时”应该是指民国初年,D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