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图记录了当年国统区物价一日数涨,货币急剧贬值,上海市民携带大捆金圆券去抢购米面时的情景。造成这一现象的最直接原因是
?
A.美国的经济侵略
B.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
C.国民政府的货币政策
D.米面供不应求
2、判断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反全球化运动也开始出现。1999年世贸组织西雅图会议期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反全球化示威。在此后一些重大国际会议期间,都爆发了反全球化的示威和抗议活动。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
A.不符合世界各国人民愿望
B.是一把有利有弊的双刃剑
C.不利于各国经济长远发展
D.是一种新殖民主义的形式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有关山东经济发展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据《清代刑部抄挡》记载,嘉庆年间,在淄川的煤矿,有矿主康甫得雇佣佣工李孔入煤场工作,议明每日工价京钱250文。
材料二? 1868年,瑞蚨祥在山东济南成立,1893年设立了北京分号。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了京城绸布行业。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下图是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

材料三1887年5月,李鸿章上奏朝廷,建议开办淄川铅矿,1887年,山东巡抚张曜又主持开办了淄川煤矿。第二年开始使用少量机器进行开采。
(1)材料一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领域出现了哪一新现象?此时中国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三中瑞蚨祥与李鸿章、张曜开办的企业各属于哪一类企业?(2分)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瑞蚨祥创办的原因有哪些?(6分)
(3) 根据青岛瑞蚨祥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说说1912年至1925年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2分),扼要指出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
4、判断题 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和生丝的出口数量猛增,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茶和丝生产日益商品化
B.生产茶、丝者获利甚丰
C.中国已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5、判断题 (25分)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二?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民主的惟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
(1)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3分)
(2)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2分)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8分)
(4)从“经济”、“中学”、“粉丝”3个词语中任选1个,说明其含义或用法的历史变化。(2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